原创希特勒猜到了盟军登陆地点,并孤注一掷进攻,却让国家加速了败亡

时间:2020-01-06 22:29: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希特勒猜到了盟军登陆地点,并孤注一掷进攻,却让国家加速了败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关头,实质上是争夺欧亚边缘地区沿海地带的控制权的斗争。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国的政治军事形势险象环生,急转直下。

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墨索里尼下台,9月29日,意大利宣布投降。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大规模登陆,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

德国在开始时遇到的不利条件主要是:他们要守住长达三千英里的海岸线,从荷兰经法国海岸直到意大利山界。

在他们的58个师中,有半数是静止状态的,固定地分驻在这条漫长海岸线的许多地段。在入侵以前,在猜测盟军在哪里登陆方面,希特勒的直觉确实比他的将领们的估计来得高明。

德军西线总司令伦德斯泰特元帅,认为盟军的入侵可能取道英伦海峡较狭窄的地方,即在加来和第厄普之间。这种看法是由于缺乏情报所造成的。但希特勒对诺曼底登陆却有“预感”。

从3月份起,他一再向他的将领们提出警告,说盟军可能在港口瑟堡之间登陆。他怎么会得出这一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呢?他的参谋瓦利蒙特将军说,他相信同盟国谋求尽早占领一个大的港口,而瑟堡很可能就是他们心目中要占的地方。

希特勒的预感很准确,盟军选择诺曼底登陆,并在第一梯队抢滩登陆后,紧接着第二梯队直接攻占瑟堡。但在盟军登陆以后,希特勒的继续干预和严格控制,却使将领们没有机会去挽回战局,终于导致一场灾难。

9月4日,盟军收复安特卫普。当时由于陆上交通受到严重破坏,盟军补给只能靠水路,而安特卫普完整无损地落入盟军之手,它地邻荷兰本土并靠近德国,盟军发动对德大战,安特卫普就近提供补给,是不可或缺的理想大港。

认识到安特卫普对盟军的重要性,希特勒决定孤注一掷,进行反扑。他的战略意图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直捣马斯河。一旦渡过马斯河,德军就形成两把尖刀,直捣西北面的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

而在拿下安特卫普和舍尔德海口以后,就能切断盟军与其补给基地的联系,消灭盟军的有生力量,希特勒认为:

“那时西方盟国将准备与德国单独缔结和约,德国就能把它的全部兵力转向东方。”

这次反扑是希特勒亲自计划和指挥的。他选择的进攻地点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德国交界的阿登地区,这里是森林茂密的山地,是盟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段。

1940年希特勒大举进犯西欧各国时就是从这里突破的,看来他还想重温四年多以前的美梦。尽管德军发动的阿登战役刚开始给盟军制造了一点麻烦,但是盟军的反攻彻底粉碎了希特勒的美梦。

据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后来供称,安特卫普计划是一次异常胆大的军事行动,

“但我们处于绝望境地,改善这种处境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最后决策。消极防御我们就不可能期望逃避我们所面临的厄运,战斗而不是等待,我们还可能拯救一点东西。”

但希特勒孤注一掷,什么东西也没能拯救得了。此次战役耗尽了德军最后一点精锐力量,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教科书上普遍认为希特勒发动阿登战役是重大失误,对于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这一位置使德国处于西欧的“边缘地带”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之间,“边缘地带”是海权强国与陆权强国争夺的关键地区。

因为海权强国是以商业和贸易立国,它们需要通过控制世界各地的战略要地以及“边缘地带”,例如具有战略地位的岛屿、西欧和地中海的沿岸地区、东亚和南亚的沿岸地区等来保护自己的商贸路线和建立贸易站。这是它们生存所必需的。

而陆权强国势必不能容忍海权强国控制“边缘地带”,插手大陆事务,这样,它们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因此,当德国崛起于中欧时,海权强国英国和陆权强国德国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因此,希特勒发动阿登战役的目的表面上是夺回安特卫普等港口,切断盟军的补给线,其真实意图是将盟军赶下海,防止英美海权国家控制西欧的“边缘地带”,使德国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就当时情况来看,一旦希特勒的想法真的实现了,盟军再次被赶下海后,德军将再次占据主动,短时间英美联军无法登陆,德军可专心对付苏联,这样一来真的有可能改变战局。

但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盘破灭了。希特勒在阿登地区对西方盟军进行反扑时,苏联却在东线发动攻势,迫使希特勒从西线调军前往东线,最终导致德军在阿登战役的重大失利。

所以,德国这一次经过精心准备的疯狂举动再一次被盟军的两翼进攻所扼杀。而这次进攻也让德军丧失了最后的反扑力量,面对美英联军和苏联双面夹击,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篇: 在线少儿编程品牌妙小程被三七互娱收购!曾...

下一篇: 康跃科技控股权拟变更盛世丰华溢价两成受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