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遭破解:卧室里的那点事儿,怎成直男的资源?

时间:2020-01-09 13:42: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遭破解:卧室里的那点事儿,怎成直男的资源?

有媒体报道,近日,浙江温州警方,破获一起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案。据悉,部分摄像头”账号密码“能卖到(50-100)元。经过循线深挖,专案组又陆续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查获已破解摄像头账号数十万只,初查涉案金额十万余元。

就事论事,关于摄像头遭破解的事情,已经不是头一次发生。但是,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集体沦陷的事情儿,还是让人感到有些后怕。并且,从媒体曝光出来的细枝末节中,因涉及家用,那么受害的重灾区,最先指向的肯定是“卧室里的摄像头”,而卧室里的摄像头,自然就会涉及“卧室里的那点事儿”。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关于“偷窥欲”的存在,其实属于人性之中的暗处。而“偷窥”本身反映的是一种打破常规秩序的行为,并且“偷窥者”能从中获得打破秩序的快感。过去,在没有摄像头的时代,人们的“偷窥欲”更多基于流言式的满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多半不好辨别。

不过,即便有人真的目击,也很难完全将可见的图景转述。总之,“偷窥欲”多数只能靠道听途说来满足。但是,摄像头(监控设备)的出现,不仅让记录变得简单,也让“偷窥欲”再次被放大。就以上述案件中的作恶推动来看,核心的力量就是“卧室里的那点事儿”。

因为,要是公共摄像头,相信直男的兴趣就会锐减。毕竟,对于恶趣味的“偷窥”行为来讲,主要的人群还是“直男”,而且直接的需求就是“性隐私资源的获取”。而获取这种“资源”的方式,一种是靠偷拍设备去获取,一种就是靠破解摄像头来获取。

要知道,在家用摄像头(监控设备)相对较少的时期,偷拍获取“资源”是主要手段。但是,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家用摄像头(监控设备)的成本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在家里也安装摄像头,主要的需求是为“安全”。然而,随着家用摄像头(监控设备)总是遭到破解,这种“安全”已经成为“不安全”。尤其,卧室内的摄像头(监控设备),近乎成为一种“隐私外泄通路”。

从“窥探欲”到“偷窥欲”,这是一种积极认知到消极认知的异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要在不侵犯他(她)人权益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窥探,是无伤大雅的。典型的一种”窥探“,就是公众对“名人真人秀”的围观。

并且,目前来看,这种趋向已经成为一种“综艺新格局”。无论是名人旅行,还是名人谈恋爱,都成为公众的消费物料。不过,基准的底线里,还是基于生活方式,生活认知在设定。而对于两性隐私,还是不会涉及的。

但是,从生活窥探到隐私窥探,稍有不慎,就会异化成“偷窥”。事实上,比起名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公众更乐于“偷窥”名人的“性隐私”。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绯闻,丑闻总是满天飞,即便逻辑上漏洞百出,还是有人愿意扎堆消费,这其中的混乱,就是人性的可憎之处。

由此,在“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遭破解”的事情看待上,很多人认为“卧室内的摄像头”,有一定的原罪。并且,建议最好别在卧室内安装摄像头。从某种层面上而言,这种提法本身,是在避免隐私的泄露,但是,属于较为笨拙的一种逻辑。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真正的坏人是非法破解者,而非直接使用的用户。如果,不是这些非法破解者的侵入,只要不侵犯别人的利益,摄像头按在任何地方,想必都是合理的。所以,“卧室里的摄像头”没有原罪,真正有罪的是“非法破解者”。

但是,从保护自我隐私的层面出发,不在卧室安装摄像头,确实可以减少“性隐私”的泄露。于此,要是没什么情非得已的需要,最好不要在卧室安装摄像头,因为,在考虑安全的情况下,就意味着给坏人留下可趁之机。也就是,“恶的中介”有机会去作恶。

而对于“恶的中介”,也就是破解并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的团伙,他(她)们确实十恶不赦。但是,在恶的终端,也就是热衷窥探“卧室里的那点事儿”的直男们,可能也要有所反思。并不是,你们花钱购买的的“服务”,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借助非法手段,对他(她)人隐私进行“偷窥”,都属于违法行为。于此,即便有原罪,也应该让终端的直男们买单,而非指着直接的受害者进行谩骂。可惜的是,在我们的恶趣味儿认知中,有一种可怕的逻辑。

就是直男们可以指着屏幕大喊“贱人”或“骚货”,但却浑然不知自己的无耻。于是,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她)人的摄像头密码,远程的“偷窥”他(她)人的隐私。尤其,关于“卧室那点事儿”,基本上属于直男们的最爱。然而,直男们不知自己有错的逻辑,却值得我们去深思。

当然,关于恶趣味儿的探讨,其实由来已久。从根本上讲,对于淫秽色情品的看待,目前的共识是,禁止对未成年人传播售卖,并且不允许把别人的卧室隐私,当作商品进行传播和售卖。总而言之,就是最大可能地去保护未成年人的认知环境以及个体“性隐私”不受侵犯的边界。

但是,在现实的境况下,基本的共识往往只能约束有道德,有纪律意识的人。而对于恶趣味儿十足的人,总是能找到空子去偷窥别人的“性隐私”。这导致,酒店的针孔摄像头泛滥,作为个体在陌生环境中,只有化身侦探,才能尽可能地回避不必要的“性隐私”外泄。

然而,关乎市井的“艳照门”,其实时有发生。主动的,被动的外泄,都会让当事者受到摧毁性的打击。因为,在一个道德尺度相对严苛的环境中,“性隐私”对于公众意味着一种“舆论消费佐料”。只是。他(她)们只关心是谁的“性隐私”,以及“性隐私”本身的观感,而非关心当事人受到的伤害。这导致,受害人永远在风口,而侵害者却能逃之夭夭。

上一篇: 原创独行侠最后五分钟不会打?两原因致使东...

下一篇: 原创印度高铁通车第1天,民众高呼已超过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