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上大学,9岁读博,天才神童火爆网络,父母却惨遭顶尖大学炮轰
时间:2020-01-11 19:37: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2月份,国外许多高校正在举办毕业典礼。与此同时,一位 9 岁萌娃小正太吸引了一众大牌主流媒体的目光,因为他即将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
图片来源自网络
劳伦特·西蒙斯(Laurent Simons)的爸爸是比利时人,妈妈则是荷兰人,出生在比利时,是个名副其实的“10后”。今年刚刚才年满9岁的小 Laurent 长得软萌可爱,一笑起来简直萌化人心~
图片来源自 Google
Laurent 的智商高达145,会说4国语言,学习天赋惊人。
4岁开始上小学,6岁跳级到高中,仅1年后,他就因为学校的课业实在过于“简单”和“无聊”,要求参与一个阿姆斯特丹的学术医学研究项目,并被允许。8岁,Laurent 进入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入学9个月就学完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全部课程。按照 Laurent 父母的培养计划,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月他将打破吉尼斯记录,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下一步,Laurent 的父亲计划让儿子再攻读电子工程的博士学位和一个医学学位。嗯.....
不过就在毕业之际却出现了一个大变故,Laurent 的父母和学校公开互撕,吵得沸沸扬扬,结果最后以“神童退学”收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01
9岁神童遭退学
Laurent 小时候养在爷爷奶奶家,很快,两位老人家发现了孙子的特别之处,他学习新东西特别快,记忆力超绝,十分聪颖。
两位老人家赶紧去告诉儿子,我们家出了个“小天才”啦。一开始 Laurent 的父母也没太在意,老人家看自家孙子,怎样都是好的,所以也没太在意,但经过了智商测试才发现,小 Laurent 的智商高达145!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发现这个事实之后,爸爸把4岁的 Laurent 送进了小学课堂。结果不到2年,他就快速学完了小学和初中课程。
6岁的时候,Laurent 大跳级,直接上了高中。但即便已经实现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人生大跳跃”,小 Laurent 依旧会时常抱怨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实在是太太太太慢了。显然,普通的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小天才的需求,在布鲁日的高中,老师只能对他进行一对一教学,私下里给他发了两年的学习资料,好让 Laurent 在家中可以阅读学习。自学完成之后,再由学校的老师提问他是否已经掌握所有知识,并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答疑。
8岁的时候,Laurent 进入了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学习,这所学校久负盛名,是全欧洲首屈一指的理工科大学。劳伦特在大学的学习速度也十分惊人,一般学生需要8周时间消化理解的东西,他仅仅一周就融会贯通了。他的老师对小 Laurent 称赞有加,他说:“他比我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还聪明三倍。他实现了许多成年学生无法实现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自 Google
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Laurent 在大学的学习模式也是一对一授课。更多时候,Laurent 的聪明才智让人忘记了这其实只是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
有一次大家一起做实验,Laurent 没有完成实验,不是不会,而是因为年纪实在太小,根本没力气解开电线。
图片来源自 Google
普通人3年的课程,Laurent 的父母计划让他在10个月之内全部学完。这样他就可以在10岁生日到来之前完成学业,顺利成为世界年纪最小的大学毕业生。
但这个看似按部就班的计划却被学校的一则声明打乱了。Laurent 的父母气到不行,宣布儿子将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退学,什么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书,通通都不要了,转而前往美国的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这对父母和学校“互撕”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就 Laurent 的毕业日期无法达成一致。Laurent 的父母长期以来一直和各方媒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位小神童的媒体曝光量也是不容小觑。一开始是 Laurent 的父母联系到了 CNN,说自己的儿子今年12月份就要毕业啦,马上打破吉尼斯记录啦,赶紧来报道啊!
图片来源自 Google
新闻爆出来之后,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发表声明表示,小 Laurent 并不是今年的12月份毕业,而是要在2020年中期毕业。
学校方面有理有据,给出说明,小 Laurent 还有很多门课程需要经过考核,让他在10岁之前就完成学业,并且同时培养“洞察力、创造性和批评分析的能力”并不可行。声明中还提到,如果小 Laurent 急于毕业而没有完成必要的课程修习,那么他未来的学术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但 Laurent 的父母不同意,一旦延迟毕业,就彻底打乱了自己的“天才成名培养计划”。
西蒙斯的父亲表示,一直到上周,一切都十分正常,但现在突然要求推迟6个月才能毕业,也许是为了阻扰自己把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校方则批评 Laurent 父母“打卡式”的激进培育,他们认为让孩子过多地接受媒体的采访和外界的关注,会带来许多额外的压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取的。天资聪颖的孩子更可能因为精神方面的过大压力而最终导致疾病。校方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学校很多教授和老师都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其实,很多教授的孩子同样拥有非常高的智商测试分数,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他们都没有安排如此激进的教育计划。这样的“急功近利”无异于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应该有的乐趣,结局会是怎样谁都说不准......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但 Laurent 的父母还是毅然决然地给孩子办理了退学,打算跃过大学,直接冲击“世界年龄最小的博士毕业生”的名号。
社交、ins上能够看到 Laurent 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玩耍,群众们对这位天才少年也十分关注,光是ins 上,粉丝就有64.6K。但这些账号多半都是由父母代为打理的,是真的尊重孩子天性,平衡学业和童年还是父母强压之下抽空制造的美妙幻想,围观群众都不得而知。只是在最近,Laurent 发送了一则ins,表示自己很“累”,因为接受了差不多一周的采访......
图片来源自 Ins02
神童之路不好走
拥有像 Laurent 这样惊人的智力和天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好是坏,甚至是福是祸,都不好说。Laurent 的事例被媒体多方报道之后,大家的担忧和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
图片来源自百度贴吧
当家长为孩子独特的天赋欢欣不已的时候,总有一些负面的悲剧告诉我们,这条神童之路其实并不好走。
世界名校哈佛大学也曾经招收过“低龄神童”,通过录取标准的孩子都拥有超高的智商,其中就包括了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的儿子。这位教授在自己的儿子赛达斯身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实验”,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安排了满满当当的“早教课程”。
课程的效果很明显,赛达斯2岁时就已经可以看懂中学的文章,普通孩子上小学的年纪,他已经在独立完成解剖学的论文,终于,在父亲的“妥当”安排下,他在12岁的时候顺利被哈佛大学录取。但问题在于,小塞达斯虽然智商超群,但在心理和情感上还是个孩子,慢慢地,大家发现了这个天才儿童的不寻常。比如在不该笑的时候傻笑,神经系统失常,在14岁的时候阔别大学,住进了精神病院。在做实验的 Laurent 图片来源自网络 Google
赛达斯的悲剧绝不是偶然,很多天才儿童往往因为心理素质难付其重而最终选择自杀,学生状况频出,哈佛大学因此饱受舆论指责,此后再没有在招收过“低龄神童”。
不仅仅是哈佛,其他世界名校无一不对“神童”的录取考虑良多。绝大多数的天才儿童都经历着“不同步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大脑发育超前,但其他方面,譬如情感就相对缓慢。一个天才儿童也许能轻而易举地解答出堪称天文数字的数学难题,却没办法很好地消化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他们往往脆弱而孤单,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经济学人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叫做《The Curse of Genius》(天才的诅咒),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伦敦有个11岁的天才儿童,名叫 Tom,他的智商在全英国排名入围前 0.1%。但是因为早慧,他没有办法和同龄人交流,没有朋友,在学校被同学孤立。因此从5岁的时就被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患有严重失眠,时常想到自杀。他说:“生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我觉得我迷路了。”
图片来源自 Google
而他并不是唯一一个经历这种痛苦的神童,2016年2月份,西安中学天才少年林嘉文非正常离世,他是难得一见的史学天才,从小鹤立鸡群,不及弱冠就已经著书两部,令无数专家学者汗颜。
因为思想早熟,他对社会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太没意思了。更何况我精神上生活在别处,现实里就找不到能耐得下脚的地方。活着太苍白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包括我自己的言行,我不屑活着。
试想一下,如果他能够庸俗一点,没有那么高的天分,没有那么多的期待,只是作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像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上学,也许他能够拥有平静安稳的一生。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神童实则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如此。首先是父母的过分权威和高期望。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对孩子的自尊和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达到“优秀”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负面情绪,认为自己是“愚蠢”的......
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培育往往会让孩子陷入孤独内向、被孤立排挤的怪圈。其次是学校教育,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并没有接受过有关于如何教育天才儿童的训练,因此并不懂得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错误的教育方法轻则浪费时间,重则误人子弟。同样,学校的某些特征和课堂氛围同样可能会对天才儿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强烈的竞争气氛、强调外部评价、僵化和刻板、对错误和失败的过分关注、一个“什么都控制的老师”等等......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在人类辉煌的进步史上,有无数天资聪颖的科学大家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比如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他是公认的神童,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还曾在二战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为第一课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样的履历表,不说是天才都过不去,但即便是这样的天纵奇才,他也是17岁时才去布达佩斯大学注册为数学方面的学生,23岁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获得了化学方面的大学毕业学位。
小时候的冯·诺依曼 图片来源自百度
冯·诺依曼的父亲是个银行家,风度翩翩、年少有为,他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位置。
他坚持不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特殊处理,该上大学还是要去上大学。只是在空余时间,他会写写文章,和数学家通信、发表发表论文.......诚然,普通家庭对于天才儿童有着不可描述的诸多期待和幻想,要求他注定不凡、能够改变世界。但社会的捧杀、父母的激进,却不可避免地将孩子推往了情感的临界点。除了智商差异之外,这些天才儿童也和普通孩子一样,面临自身的局限与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同样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帮助消化。而父母、广大媒体和这个社会需要做的,就是留出那一点点空间,让孩子慢慢成长,而不是成为媒体手中转化消费的流量。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一个天才儿童虽然智商超群,但他们在成长中的其他方面依旧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难题,和普通孩子相比,高需求的小孩反而更可能因为得不到特殊教育资源而举步维艰。
有位天才儿童的妈妈说:“天才儿童本来是件很好的事,但它并不是。而且永远不会是。”对于这些天才儿童,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成为科学大家、未来能够改变世界固然是好,但在此之前,只希望他们能够活得平安顺遂,能够体会属于一个孩子、或者说一个普通人的天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