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看变化——大运河畔捷地村新春年集见闻
时间:2020-01-22 18:46: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新华社石家庄1月22日电(记者冯维健)20日清晨6点,天还没亮,河北沧县捷地村村民买树强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系上围裙、戴上套袖,磨快了钢刀,把新鲜牛肉装上小车,运往集市上的摊点。这一天,是捷地村的新春年集,也是春节前村民最忙碌的时候。
今年46岁的买树强是集市上的老摊主,据他回忆,从他父亲那辈开始就在集市上做牛肉生意,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他说:“平时赶一次集大概能卖一头牛,现在临近春节,市场需求量大,基本上一天能卖两三头牛。”
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赶集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商贸形式,其中年集最为红火热闹。年集上的春联、年画、干果、小吃,都是民众春节期间的必备品。地处京杭大运河畔的捷地村,自清初开始设集,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新春年集,这一传统的民俗记忆,为民众带来“年味儿”的同时,也见证着乡村经济的点滴变化。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新春年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置办年货,其中数大白菜的销量最好,每家都要买上几十颗。而且那时候运河里水很多,还有一些操着天津口音的客商乘船来村里贩卖食盐、布匹,热闹极了。”今年64岁的村民刘金龙说,“现在没有货船了,但年集上的货物种类越来越多,还能买到错季的西瓜和南方的蔬菜水果。”
记者在集市上走了一趟,发现整个集市长度超过3公里,现场卖年货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来赶集的群众你来他往,摩肩接踵。现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各式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为了满足群众的停车需求,集市附近的一片空地被临时设置为停车场。不到上午10点,空地上就停满了私家车。“以前只有农村人赶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专程开车来赶集。”据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捷地村离沧州市区只有十几公里,2015年沧州市开通了捷地村到市区的公交班车,没想到这几年城里人坐公交赶集成了一种“时尚”。
“甭管买不买东西,能来现场感受一下气氛也不错啊。”家住沧州市区的姜燕告诉记者,以前她们家都是从超市或网上采购年货,今年她们全家一大早就从市区出发,乘坐902路公交车来这里赶集,就是为了感受农村地区不一样的“年味儿”。
记者在集市上发现,现如今,几乎所有的摊主都在摊位上张贴了收款二维码,而腰间系着零钱包的摊主已是寥寥无几。“扫码支付,快捷方便,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一位摊主说,遇到不是本村的顾客,他还会主动邀请他们添加自己为微信好友。“如果觉得好吃,可以微信联系我,我打包好直接给您快递到家。”看到记者询问,摊主马上热情地介绍起自己的“生意经”。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前赶一趟集,手里的塑料袋得有十几个,几乎每个摊位都会为顾客提供塑料袋。现在自己拎着购物袋、带着小拉车来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刘金龙说,过去赶年集讲究买的东西越多越好,很多食品买回家吃不完也是浪费掉,现在有需要随时可以去超市,过年也不至于非要铺张浪费讲排场了。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村里人购物也不是只有赶集这一种途径了。”刘金龙说:“但毕竟置办年货是迎接新年的一件大事儿,哪怕只买一样东西,我也要到传统年集上走上一走,只有这样才会觉得‘年味儿’还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