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用于NSCLC一线适应症获批,创造长达22个月PFS记录

时间:2023-10-15 08:31: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3年9月28日,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商品名:赛美纳)被NMPA批准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一线治疗适应症)!这标志着赛美纳正式迈入EGFR阳性NSCLC的临床一线治疗大门,成为一线治疗EGFR-TKI家族一员!鉴于,赛美纳在一线治疗研究中的良好表现——取得PFS长达22.1个月的新纪录,因此,赛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也意味着我国肺癌患者在一线治疗时即可获得更卓越的PFS疗效。

赛美纳被NMPA批准一线治疗适应症

据了解,赛美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此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使用EGFR-TKI耐药后产生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并获得国内肺癌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给全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靶向药物的更新迭代,靶向治疗已全面改变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EGFR-TKI 的出现掀开了肺癌靶向治疗新时代,随着EGFR-TKI的不断研发改进,如今,第三代EGFR-TKI已成为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凭借其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高的耐药性,当前,三代EGFR-TKI已获得我国权威肺癌诊疗指南推荐,并在我国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迅速得到广泛使用。

在中国NSCLC患者中,约50%存在EGFR突变。因此,尽管已有多个EGFR-TKI上市,但EGFR敏感突变NSCLC人群的一线治疗仍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依然是提高患者生存期、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和临床关注的重点!

中国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率

众所周知,EGFR的活化异常可激活与肿瘤增殖、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继而诱发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而EGFR-TKI能够抑制EGFR的激酶活性,阻断EGFR信号通路,从而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贝福替尼的分子结构

为了提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赛美纳:registered:作为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分子实体化合物,在分子结构设计上,通过在吲哚氮原子上引入“三氟乙基”基团,以此增加了药物与EGFR的亲和力;同时“三氟乙基”比“甲基” 有更强的亲脂性,因而能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此外N-三氟乙基在体内比甲基更加稳定,可以有效阻止代谢产生AZ5104,从而降低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于上述分子结构设计的优化,贝福替尼的治疗毒性谱与其它三代EGFR-TKI存在不同之处,这意味着贝福替尼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下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为临床上某些特殊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已发布的IBIO-102研究和IBIO-103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洞见赛美纳在分子结构设计上的优化,确实为其在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研究中取得优异表现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IBIO-103研究是一项比较贝福替尼与埃克替尼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III期研究,研究PI由我国著名肺癌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担任。

该研究数据此前曾在2022 ESMO Asia会议上亮相,并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又于今年5月25日在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全文发布,影响因子(IF)高达102.642。

IBIO-103研究全文发布在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

研究设计

IBIO-103研究共纳入362名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贝福替尼组(n=182)或埃克替尼组(n=180)。贝福替尼组采用75-100mg剂量调整给药方案,每天1次,埃克替尼组患者给予每天3次的125mg剂量。给药周期为21天,用药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满足退出标准或研究终止标准。研究主要终点为IRC评估的PFS,次要终点包括ORR、DCR、DOR、OS、FACT-L、iPFS、iOR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截止2022年7月30日,贝福替尼组和埃克替尼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19.4个月,IRC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22.1个月(17.9-NE)和13.8个月(12.4-15.2)(HR 0.49;95%CI 0.36-0.68;P<0.0001)。与埃克替尼相比,贝福替尼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51%。亚组分析显示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患者均可从贝福替尼中获益。

此外,贝福替尼展示出良好的入脑疗效,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贝福替尼组中位PFS19.4个月,埃克替尼组为13.7个月(HR=0.48,P=0.0086);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两组中位PFS分别为22.1个月和13.8个月(HR=0.49,P=0.0001)。

不同EGFR突变类型的患者均可从贝福替尼一线治疗中获益。对于携带Ex19del的患者,贝福替尼组中位PFS未达到,埃克替尼组为13.8个月(HR=0.42,P<0.0001);对于携带L858R突变的患者,两组中位PFS分别为17.9个月和 12.4个月(HR=0.63,P=0.0883)。

次要终点方面,贝福替尼组和埃克替尼组ORR分别为75.8%和78.3%,DCR分别为94.5%和98.3%。中位DOR分别为未达到和12.4个月,贝福替尼明显优于埃克替尼(P<0.0001),中位OS两组均未达到。颅内中位PFS分别为24.9个月和15.2个月,颅内ORR分别为92.3%和55.6%。

IBIO-103研究临床试验结果

安全性方面,贝福替尼一线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头痛、肝酶升高、皮疹等,多为1-2级,整体安全可控。

贝福替尼一线治疗研究安全性数据

研究结论

IBIO-103研究结果证实,无论从疗效、安全性以及可及性来看,贝福替尼具有优质表现,可成为我国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陆舜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副会长,专科规培组长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出版委员会委员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中国区代表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贝福替尼两项关键性研究PI陆舜教授认为,临床选择应从药物疗效、安全性、血脑屏障透过率和可及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贝福替尼一线、二线治疗研究均在中国患者中进行,其数据更贴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目前来看,在疗效方面,贝福替尼创下了相同治疗情境下一线和二线治疗中三代EGFR-TKI治疗NSCLC的最长PFS,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获益;安全性方面,由于贝福替尼更为特异的靶点抑制作用,其对于野生型EGFR影响更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脑转移控制方面,贝福替尼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具有优异的颅脑活性,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转移,帮助患者摆脱脑转移治疗困境;可及性方面,贝福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EGFR-TKI,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益已经意味着患者应用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更好。

总体而言,三代EGFR-TKI在生存获益、脑转移治疗和安全性上不相上下,可以说是“疗效相似,毒性各异”。作为EGFR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家族新成员,贝福替尼一线适应症的获批将进一步弥补当前三代EGFR-TKI格局上的不足。作为中国患者的替代用药方案,贝福替尼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临床治疗体系,为更多的EGFR突变NSCLC中国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为临床医生增加新的治疗武器。

此外,贝福替尼拟用于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IB-IIIB(T3N2M0)期伴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申请以及注射用MCLA-129和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联合用药的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分别于2023年1月和7月获得NMPA批准开展。让我们共同期待贝福替尼后续研究进展!

上一篇: 宜联生物HER3 ADC授权给BioNT...

下一篇: Nat Commun:北京大学周菁团队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