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科学防治 | 警惕医患对糖网管理认知之间的“鸿沟”
时间:2023-10-19 18:52: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糖网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四大致盲眼病之一。糖网引发的眼底病变是不可逆致盲的首要因素,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最新版的《世界糖尿病地图(第10版)》显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经达1.41亿,成为全球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基于中国糖尿病人群的大基数,糖网的患病人数不容小觑。更令人担忧的是,有数据显示,我国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定期眼底检查,更有近70%从未接受规范的眼科治疗[2]。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糖网的重视程度、提高糖网治疗的可及性,降低糖网患者的致盲率,好医生特策划推出《糖网科学防治,百家先行》系列专题访谈栏目。本期高端访谈特邀贵黔国际总医院时立新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丽坤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周玮琰教授分享糖网临床诊疗新技术、新策略、新动向及新理念。 时立新教授:多学科聚力,“迎战”糖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将近23%的糖尿病患者深受其扰[3]。时立新教授指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过程中,内分泌科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分泌科医生负责控制患者的血糖及其他代谢指标,这直接影响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作为内分泌科医生,需要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及时进行筛查和诊断,并与眼科等其他相关科室进行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和管理。 据时立新教授介绍,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筛查时机和筛查频率存在差异。根据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应该筛查有无视网膜病变。如果结果是阴性,则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筛查。对于1型糖尿病,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确诊的,确诊后五年应该筛查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对于成人1型糖尿病,诊断时应该及时筛查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使结果为阴性,每年也需要至少筛查一次。另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应该在计划妊娠时筛查眼底有无视网膜病变,以便更好进行后续治疗。 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多学科管理。内分泌科和眼科是最直接参与管理的两个科室。那么,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一预警窗口,内分泌科医生应如何把握转诊到眼科的时机呢? 时立新教授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病变。对于非增殖性病变,轻度的一般只需内分泌科药物管理,而中度以上或增殖性病变需要转到眼科进行相应治疗。对于一些更为严重的病变,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则需要立刻转到眼科进行处理。治疗后的综合管理和药物管理需由内分泌科和眼科共同负责。 一直以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分泌科的治疗方面,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有限,开发新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近期,复方丹参滴丸获批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适应证,这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消息,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涌现。 当然,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好还是从源头遏制其发生,做好糖尿病的预防。而预防糖尿病最核心的要素还是要管理好血糖。时立新教授指出,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长期的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7%以上,会极大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反之,则会降低患病风险。除了高血糖以外,糖尿病的病程,包括血脂异常等,也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总体而言,针对多重风险因素,规范化管控,还是可以尽可能地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的。 同时,时立新教授也表示,一旦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不要怕,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仍可最大程度保留视功能,降低致盲风险。 杜丽坤教授:中医药可应用于糖网治疗全过程 尽管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但在临床上除了要科学控制血糖外,还要控制其他综合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杜丽坤教授强调,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在临床上进行多学科的协作管理糖尿病非常有意义。具体而言,开设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门诊,并对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同时联动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建立对口支援,开展一系列的筛防工作,评估并发症的风险,夯实糖尿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谈及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杜丽坤教授介绍,在公元2世纪,中医就将糖尿病归入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形体消瘦。但随着时代变迁,目前形体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减少,体重增加的患者增多。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灵活应用为特色。 杜丽坤教授补充说,从中医的角度,糖尿病整体发病过程可以分为郁、热、虚、损4个自然演变分期,在不同的病程中,治疗策略不同。 “郁”是疾病早期,由于患者长期饮食积滞或情志不调等,使机体处于一种郁滞状态,患者在此阶段,多无明显症状。“热”阶段为糖尿病中期;“虚”指糖尿病的中期和晚期;“损”则为糖尿病晚期和各种并发症期。当将糖尿病整个病程分成四期进行辨证论治,还可以更简化疗程。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以气虚阴虚为本,湿热瘀血为变量的一个病变的过程。因此,在临床中要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并发症,通过积极改善微循环来缓解瘀滞状态。 中成药在改善微循环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对于糖网的发生和发展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早期应用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于“虚损”阶段的糖尿病晚期患者,虚湿夹杂,改善微循环治疗策略依然存在重要的治疗地位。因此,复方丹参滴丸可在糖尿病整个病程防治中,都有“用武之地”。 杜丽坤教授特别强调指出,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糖网的低诊断率不容忽视,是糖网防治的重要突破点,低诊断率意味着低就诊率,致使很多糖网患者不能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而糖网防治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因为一旦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将会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伤。另外,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且病程绵长,也是糖网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网的认知度已迫在眉睫。 除了优化控制糖网的危险因素,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筛查也刻不容缓。杜丽坤教授表示,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相应的筛查时间和频率不同。对于青春期前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的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为T1DM的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网筛查。T1DM患者开始糖网筛查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1次[4]。对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经确诊应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对于不存在糖网的患者也要保证至少每1~2年复查1次。当发生糖网则应增加检查频率,一般而言,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1次,中度及重度PDR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治。 周玮琰教授:糖网患者要重视筛查、定期复查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其中,糖网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已成为致盲的首要因素。周玮琰教授强调,对于糖网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网患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失明。因此,糖网的早期筛查非常关键。 周玮琰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糖网筛查,并定期复查,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眼科首诊时应通过病史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详细的眼科评估,确认双眼视功能情况,是否存在糖网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随黄斑水肿及其分型。另外,也不应忽略影响糖网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谈及中医药在糖网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周玮琰教授表示,尽管自己身为西医外科手术医生,但认可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价值。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临床中能帮助患者获益才是关键。比如,糖网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微循环障碍相关,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改善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改善其缺血缺氧状态等,进一步改善糖网患者的眼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或抑制糖网的发生发展。 周玮琰教授补充说,在疾病诊疗过程中,中医和西医可以相互补充,“中西联合”可优化糖网的早期治疗。研究结果已显示,在荟萃分析中,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能显著改善NPDR患者的血管瘤体积和黄斑厚度,也能显著改善NPDR患者的FFA和HbA1c[5]。 参考文献: [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n. Brussels,Belgiu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 [2] 杨晓慧, 胡爱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解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16.8(2017):2. [3] Lei Liu, et al. PLoS One, 2012, 7(9):e45264, 2019, 7(2): 140-149.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1):1026-1042 [5] Wang Y, Hao L, Huo Z, et 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