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干货 | 浅表性CD34阳性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时间:2023-11-06 22:43: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 例
病史:
患者,男,41岁,右腕部肿块1年余。
大体检查:
灰白色结节状组织1块,大小约2.5×2×1.8cm,切面灰白色、质韧。
形态学特征
肿瘤边界清楚
肿瘤细胞呈条束状、席纹状排列
细胞丰富,嗜酸性,呈磨玻璃样、丝样
胞质丰富,呈红染原胶原样
核多形性
畸形核
畸形核
核仁明显
见核内假包涵体
视野左侧找见个别核分裂
间质内见毛细血管
间质内散在淋巴细胞
组织细胞
CD34
Calponin
Desmin
Ki67
Kp1
S100
病理诊断
(右腕部) 浅表性CD34阳性成纤维细胞性肿瘤。
免疫组化结果:CD34+,CK局灶+,Desmin部分+,S100-,SMA部分+,CD68组织细胞+,Calponin-,h-caldesmon-,Ki-67 +,<3%。
复 习
Ⅰ 定义
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ur is a distinctive low-grade neoplasm of the skin and subcutis,characterized by a fascicular to sheet-like proliferation of spindled cells with abundant,eosinophilic,granular to glassy cytoplasm, marked nuclear pleomorphism,a low mitotic count,diffuse CD34 expression,and frequent aberrant keratin immunoreactivity.
浅表性CD34阳性成纤维细胞性肿瘤(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SCD34FT)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的低级别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由片状、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至毛玻璃状,显示有明显的核多形性,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34,并常灶性表达AE1/AE3。
Ⅱ 临床特征
(一)流行病学
1.发病率:罕见。
2.发病年龄:范围广,中位年龄37岁,年龄范围20~76岁。
3.性别:男性略多见。
(二)部位
多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大腿或近膝关节部位,其他部位如手臂、腹股沟、颈部等也可发生。肿块位于皮下或浅筋膜,与肌肉无明显粘连。
(三)症状
皮肤隆起性肿块,孤立性、缓慢生长,无痛。
发现常>1年
发生于浅表软组织,不累及(或)很少累及其下肌肉。
Ⅲ 大体检查
肿瘤大小范围1.5~10cm,平均4.1cm。
边界清楚、实性、质韧,灰褐色、灰黄或棕褐色,有胶样外观。
Ⅳ 组织学特征
肿瘤界限清楚,但显示有限度浸润相邻的脂肪组织。
由束状、片状、席纹状排列的胖梭形细胞或多边形细胞组成。
胞质丰富,呈红染原纤维样、颗粒状或泡沫样。大的上皮样或多边形细胞可类似节细胞样。
主要特点是多数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和明显的核仁,见奇异核、多叶核及核内假包涵体,但核分裂象非常少见(<1/50HPF),无不典型核分裂,坏死少见。
间质为分支状毛细血管及散在炎症细胞、肥大细胞及泡沫细胞。
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
最近有研究发现CADM3(SynCAM3)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标记物,在95%(56/59例)SCD34FT中呈弥漫性阳性表达。同时发现52%病例中WT1核弥漫性表达。
2/3病例局灶表达CK,偶可表达Desmin。
不表达ERG、Fli-1、EMA、CD31、STAT6、HMB45、MelanA、ALK、a-SMA和S-100蛋白。
INI1(SMARCB1)表达无缺失。
无TP53过表达,Ki-67指数低,常<1%。
Ⅵ 遗传学
1例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个别细胞具有t(2;5)(q31;q31),t(7;14)(q21;q24),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积累。
有文献报道3/8例病例存在PRDM10重排。
TGFBR3、MGEA5、PDGFB、ALK基因重排阴性。
Ⅶ 鉴别诊断
1.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旧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多见于老年人。
发生于深部组织,2/3发生于肌肉。
肿瘤结节状,常有出血、囊性变。
肿瘤细胞多形且有异型,核分裂易见,常见病理性核分裂。
免疫组化缺乏CD34弥漫强阳性,仅可见灶性阳性,Ki-67指数明显增高。
2. 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
真皮病变,通常较小。
核分裂象常见,包括非典型核分裂。
CD34、keratin(-)。
3.上皮样肉瘤
结节状的非典型上皮样细胞,±中央性坏死。
一部分为梭形细胞形态。
Cytokeratin弥漫(+),50%病例CD34斑驳(+)。
INI1核丢失。
4.(肢端)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性肉瘤
好发中年人,一般为多结节状和边界不清。
常见四肢末端,可累及真皮。
镜下为显著的黏液背景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形,可见R-S样或神经节样细胞。
不同程度表达CD34、CD68、a-SMA、个别弱表达CK。
具有t(1:10)易位及3号染色体异常,显示TGFBR3和MGEA5基因重排。
5. 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
好发于肺和腹腔;四肢罕见。
SMA(+),一部分keratin局灶(+)。
50%病例表达ALK。
CD34(-)。
Ⅷ 治疗
完整手术切除。
Ⅸ 预后
临床过程一般为惰性。
1例报道,在未完整切除的情况下,7年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切除淋巴结后随访20个月无病生存。
有报道研究了59例患者,在随访的32例患者中,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
致谢:
本病例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王坚主任会诊。
参考文献
1.王坚,朱雄增主编,《软组织肿瘤病理学》,2017,345-345.
2.Rekhi B, Folpe AL, Yu 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ur. WHO Classification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Tumours, 5th ed. Ly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0:114–115.
3.王坚,范钦和主编,《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软组织疾病》,2020,138-140
4.William J A, Fredrik Mertens, Adrián M E ,et al.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 A Clinicopathologic,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Study of 59 Cases,Am J Surg Pathol,2022
5.Puls F, Carter JM, Pillay N, et al. Overlapping morp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 and genetic features of 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 and PRDM10-rearranged soft tissue tumor. Mod Pathol. 2022;35:767–776.
6.Hendry SA, Wong DD, Papadimitriou J, et al. 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ur: report of two new cases. Pathology. 2015;47:479–482.
7.Perret R, Michal M, Carr RA, et al. 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 and PRDM10-rearranged soft tissue tumor are overlapping entiti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20 cases. Histopathology. 2021;79:8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