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ASH | 血液生态守护健康,衰老干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时间:2024-01-26 19:19: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中指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这个数字在2018年达到11.9%。老龄化形势严峻,将为社会带来愈加沉重的负担。细胞的衰老伴随着老龄化的发生,血液系统连接全身各个器官,在衰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明确血液系统的正常调控及其衰老的机制,对于改善衰老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2024年1月6日下午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CASH)基础前沿专题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围绕血液系统中细胞生理调控与细胞衰老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程临钊教授、南昌大学田小利教授共同担任基础前沿论坛主席。

CASH

开场致辞

图片程临钊教授致辞

 

图片

田小利教授致辞

程临钊教授田小利教授致开幕辞。程临钊教授强调,血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血液、血细胞生理学等。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血液方向的研究一直在引领医学研究的前沿发展。血液系统的研究应不断吸收其他领域的经验,从而扩大其研究范围。田小利教授从中国老龄化角度出发,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他表示,目前中国约3亿人超过60岁,其中有4000万人面临着严重的健康问题,血液衰老对人体整体的衰老影响巨大,此次论坛为研究血液衰老提供了契机。

CASH

基础研究助力发现血细胞身份改变的秘密

图片

刘兴国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员是国内线粒体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其团队发现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细胞多能性获得。在体外T细胞转分化为类NK细胞(ITNK)的过程中,BCL11B通过调控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表达调控线粒体形态。此外,OPA1通过调控乙酰辅酶A来影响总体组蛋白的H3K27ac水平,进而调节ITNK的重编程与杀伤能力。

图片

NG LAI GUAN(黄来源)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NG LAI GUAN(黄来源)教授团队致力于中性粒细胞的研究。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会进入肿瘤组织形成肿瘤中性粒细胞。肿瘤中性粒细胞会被肿瘤组织转分化为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进展,在此过程中DcTRAIL-R1因子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ASH

前沿发现揭示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调控机制并拓展了血红蛋白的功能

图片

陈才勇教授作报告

血红蛋白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与疾病研究中的经典蛋白,其合成需要含铁血红素参与。浙江大学陈才勇教授团队的系列工作揭示了红细胞对铁元素代谢的调控。线虫HRG-9(哺乳动物同源基因TANGO2)负责将血红素转运出贮存部位以供细胞使用,而Grab蛋白可以通过激活Rab8调控胞吐复合体,加快转铁蛋白受体(Tfrc)和转铁蛋白(Tf)的循环,促进铁的吸收。

图片

孙强研究员作报告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红细胞表达血红蛋白,然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孙强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发现,软骨细胞也可以表达血红蛋白且软骨内的血红蛋白会聚集成无膜的血红蛋白小体。功能实验表明,血红蛋白小体具有与红细胞类似的携氧和释放氧的能力,这对软骨耐受缺氧环境至关重要。孙强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的发现取得了与会专家的积极评价,该发现也为体外人工合成血红蛋白聚集物,进而组装成有功能的类红细胞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CASH

基础探索发现DNA损伤与血细胞衰老密切相关

图片

松阳洲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松阳洲教授在衰老研究领域享誉国际,其团队发现核膜锚定的核酸酶NUMEN/ENDOD1参与DNA损伤后NHEJ/HR修复通路的选择,NUMEN的参与避免了基因组高重复序列的异染色质之间发生非等位基因间的同源重组,从而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NUMEN在血细胞中高表达,血细胞作为一种活跃增殖的细胞,其基因组稳定性可能受到NUMEN的精细调控。

图片

王建伟教授作报告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王建伟教授团队发现,衰老的造血干细胞染色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在衰老的造血干细胞中RNA出核转运受阻,导致R-Loop结构形成和DNA损伤信号升高。DNA损伤导致MCPH1入核,MCPH1的入核使得在胞质中与MCPH1结合的RIPK3蛋白活化,从而激活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松阳洲教授与王建伟教授的研究明确了DNA损伤在血细胞衰老中的重要作用,为干预血细胞的衰老提供了理论依据。

 

CASH

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深入探究血细胞衰老创造了条件

图片

邹卫国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邹卫国研究员团队利用不同的小鼠模型诱导早老症相关基因Zmpste24的缺失以探究骨骼的衰老。该研究团队发现,Zmpste24敲除后生长板骨骼干/祖细胞(gpSSPCs)减少,进而导致小鼠骨质疏松。由于骨腔内的骨髓在成人造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小鼠模型也为研究衰老过程中的造血发育提供了宝贵的动物模型资源。

图片

肖智雄教授作报告

四川大学肖智雄教授团队前期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通过调控SIRT1-p53通路参与调控细胞衰老。基于前期发现,该研究团队构建了过表达人源IGF-1的转基因小鼠,该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衰老表型,如运动能力下降、毛发加速变白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动物模型将帮助科研人员揭示血细胞衰老之谜,为干预血细胞的衰老作出贡献。

 

CASH

总结

程临钊教授代表基础前沿论坛主席专家组作总结发言。他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感谢,并表示此次大会以及基础前沿论坛为探究血液系统生理调控和血液系统衰老提供了优秀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最大福祉,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在本次基础前沿论坛上,国内外知名学者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分享了血液领域以及衰老研究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发现。相信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学科的交叉碰撞,血液系统研究将迎来新的时代。

上一篇: 【BJH】新诊断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英...

下一篇: 【Semin Hematol】弥漫性大B...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