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与肌-脑串扰 | 研究前沿
时间:2024-10-16 17:01: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论坛导读: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常见的、高致残、情境性、治疗上具有挑战性的一种步态障碍,目前尚缺少明确有效的干预手段。近十年来,基于认知-运动双任务的运动训练被越来越多地用于PD患者冻结步态的干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运动训练促进肌肉分泌肌肉因子的肌-脑串扰作用对PD冻结步态认知-运动康复至关重要,不同类型和负荷认知-运动双任务对步态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具体训练类型和负荷及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阐明。本文着重就PD患者冻结步态认知-运动干扰效应中肌-脑串扰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概括,旨在为PD患者冻结步态临床认知-运动训练干预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2024年9月20日,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旗下CSCD-中文双核心期刊《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认知与行为研究室王共强课题组的最新系统综述研究成果“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认知-运动干扰效应中的肌-脑串扰机制”。论文第一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佩,通讯作者王共强。王共强课题组长期从事帕金森病、Wilson病等神经变性与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Mov Disord Clin Pract、 Front. Neurol、Brain and Behavior等SCI/Medline/CSCD期刊收录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加,与衰老有关的PD患病率在未来30年内预计将翻一番。冻结步态是PD患者常见的一种高度致残、治疗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障碍症状 ,给患者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带来损害,也造成巨大的社会照顾和经济负担。目前由于冻结步态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数研究多集中在对已确诊冻结步态患者的对症治疗,通常需要包括认知-运动训练等多模式疗法的组合,其中在治疗选择中的认知-运动康复训练等物理疗法目前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但最适合治疗冻结步态的认知-运动干预类型和持续时间仍存在疑问。可见,探讨PD冻结步态发生机制及有效的干预手段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通过肌-脑串扰机制发挥脑保健功能,即运动中骨骼肌通过分泌肌动蛋白因子透过血脑屏障,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产生,从而增强神经发生、记忆和学习。本文对已发表的关于冻结步态认知-运动训练及相关肌-脑串扰机制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PD冻结步态患者认知-运动训练精准处方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PD冻结步态是一种间歇发作性的步态模式,其特征表现是在行走时开始或转向时无法行走,尤其是在感知周围环境狭窄的情况下。冻结步态发作时的特征是膝盖颤抖、步伐缓慢或完全运动不能,通常持续1~2 s,但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大大增加跌倒的风险和对行走的恐惧,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荟萃分析显示冻结步态在PD中患病率为50.6%,且随着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而逐渐增加,PD患者病程 ≥ 5年冻结步态的发生率为53.3%,≥ 10年的发生率高达70.8%。冻结步态发作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符合具身认知的情境性特征,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情绪紧张、环境挑战、行走时执行认知任务、视觉输入减少。可见,冻结步态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现象,其病理生理学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冻结步态可能涉及背部运动环路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及整个代偿网络的失调,皮质和小脑向基底神经节、脑干运动区的投射功能异常也会加剧冻结步态症状发作。伴随着PD病情进展,外部感觉输入和认知控制开始维持步态控制,步态控制中的干扰风险变得更高,进而引发冻结步态的频繁发作。由于冻结步态具体触发因素因人而异,有效的干预可能需要在个体层面上识别和定位这些特征的异质性。
研究显示认知障碍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高达50%的早期患者在5年内发展为认知衰退,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轻度认知障碍或PD痴呆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冻结步态的情境性、异质性特征可能是P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引发认知-运动干扰效应的体现,冻结步态严重程度目前被认为是PD认知障碍的一个预测因素。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PD、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步态速度、动态运动、平衡和认知能力。研究显示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以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单任务步态速度、单任务陡坡长度、平衡能力和步态冻结的客观体验。
认知-运动干扰是指当同时执行认知和运动任务时发生的双重任务干扰会导致一个或两个任务的性能相对于执行单个任务时的性能下降,而不同类型和负荷的认知-运动双任务对行走步态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执行功能是规划和调节日常生活行为的认知加工过程,同时执行认知-运动双任务行走需要相同的认知资源,在执行过程中因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而产生认知-运动干扰,容易导致认知控制疲劳而增加跌倒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双任务条件下的步态控制反映注意力控制策略和认知灵活性,认知-运动干扰受任务难度、任务优先级与自身因素影响,需要通过双任务效应量化以客观反映双任务的有效性。
困难运动双任务行走时踝关节周围肌肉的神经肌肉控制和动态稳定性强于简单运动双任务行走。临床经常观察到PD患者通过感知觉的认知调整方式以终止冻结步态发作的情境,比如有冻结步态患者在步伐前设置障碍物或利用套在鞋子上的绳索提拉下肢的方法来克服冻结步态的实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感知觉等认知刺激下肢肌肉进而增强大脑的认知执行控制功能,以减少PD患者冻结步态因存在认知缺陷引发的认知-运动干扰效应。
根据神经重叠的原理,认知-运动双任务中分散注意力和目标抑制过程等可以改善平衡和步态。在认知功能中注意力对于PD患者的步态控制至关重要,在执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区域存在特定的竞争,更高的运动成本表明与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相关的步态控制的认知下降和补偿性认知策略。但研究显示不同认知任务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双任务步行的步态表现有不同影响, 双任务干扰程度与特定任务类型有关。认知-运动双任务范式在探测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定大脑区域、神经环路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良好潜力,但应仔细考虑任务选择和效果测量。
研究表明,年老化会增加认知-运动干扰效应,在工作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中认知-运动干扰效应最高。目前研究所采用的认知任务、不同运动类型、不同运动强度、认知储备的个体差异导致运动训练对脑功能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认知-运动双任务行走不仅是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识别的特征,且通过认知-运动双任务行走训练可有效改善这类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亟需通过临床研究识别PD冻结步态在不同类型的认知-运动干预中受益差异性及探索个体化最佳强度和方法,确定运动干预措施是否能够协同互动及运动训练对步态和认知能力的单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