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Oncol: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使用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独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的7年随访结果

时间:2025-02-22 12:09: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黑素瘤脑转移在晚期疾病诊断中占 30-40%,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 4-5 个月,并且是导致黑素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 BRAF/MEK 抑制剂的出现,黑素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针对颅内疾病稳定或控制的患者,缺乏针对活动性颅内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为了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活动性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2014 年启动了一项名为 ABC 的随机对照 2 期临床试验。该试验比较了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在活动性无症状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2018 年,ABC 试验首次报道了该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组的颅内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组,分别为 46% 和 20%,从而为黑素瘤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标准。为了进一步评估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在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对该试验进行了 7 年的随访。该研究旨在评估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在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长期颅内缓解率、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分析安全性结果。

方法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2 期临床试验于 2014 年 11 月 4 日至 2017 年 4 月 21 日在澳大利亚的四个地点(两个研究机构癌症中心和两个大学教学医院)进行。入组标准包括:年龄 18 岁或以上,经组织学证实的 AJCC 第 7 版 IV 期黑素瘤,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的活动性颅内靶病变(直径 5-40 mm),ECOG 体能状态 0-2,预期寿命超过 30 天,无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以下队列:队列 A:静脉注射伊匹单抗 3 mg/kg 加纳武利尤单抗 1 mg/kg,每 3 周一次,共 4 剂,然后纳武利尤单抗 3 mg/kg,每 2 周一次;队列 B:静脉注射纳武利尤单抗 3 mg/kg,每 2 周一次;队列 C:非随机分组;静脉注射纳武利尤单抗 3 mg/kg,每 2 周一次。主要终点是从第 12 周开始的最佳颅内反应(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次要生存终点包括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安全性从首次给药开始评估,直到停药后至少 100 天。

研究结果

队列 A 的总体颅内缓解率为 51% (95% CI 34-69),队列 B 为 20% (95% CI 7-41),队列 C 为 6% (95% CI 0-30)。队列 A 的 7 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 42% (95% CI 29-63),队列 B 为 15% (95% CI 6-39),队列 C 为 6% (95% CI 1-42)。队列 A 的 7 年总生存率为 48% (95% CI 34-68),队列 B 为 26% (95% CI 13-51),队列 C 为 13% (95% CI 3-46)。

安全性分析

队列 A 中 54% 的患者出现了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队列 B 中 20% 的患者出现了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队列 C 中 13% 的患者出现了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没有额外的 4 级事件或严重的免疫相关事件发生。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很少见,只有一名患者在队列 B 中死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这与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瘤治疗的并发症有关。总而言之,ABC 试验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和单药纳武利尤单抗在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控的毒性特征。

结论

ABC 试验的 7 年随访结果表明,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在活动性无症状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具有显著的长期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为黑素瘤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研究结果支持将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作为黑素瘤脑转移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并为未来免疫治疗在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原始出处

Long GV, Atkinson V, Lo SN, Guminski AD, Sandhu SK, Brown MP, Gonzalez M, McArthur GA, Menzies AM. 2025. Ipilimumab plus nivolumab versus nivolumab alone in patients with melanoma brain metastases (ABC): 7-year follow-up of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2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上一篇: 刘庄团队AM:捕获DNA的锰协同壳聚糖微...

下一篇: 周军教授:肝癌治疗迈入新时代,A+T靶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