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近失明,到视力4.1!《柳叶刀》:基因治疗再获突破,有望挽救致盲眼病
时间:2025-02-25 12:11: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和英国摩菲眼科医院等研究人员为一无药可治的眼病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的Michel Michaelides教授表示:“针对最具破坏性的儿童致盲性疾病之一,我们首次找到了一种有效疗法,且有望在疾病早期就开始干预,这些孩子治疗后的视力改变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显示出基因治疗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
其中一位接受治疗的患儿Jace的家长分享了治疗经验,Jace的母亲介绍道:“治疗后,Jace兴奋地开始旋转和跳舞,引得护士们集体发笑;几周后,他会对电话和电视有所反应;6个月后,他已经可以在几米开外认出并告诉我们他最喜欢的汽车。对于仅有光感的孩子来说,入睡是很困难的,但治疗后他可以更容易地睡着了”。
这种疾病与AIPL1基因突变有关,AIPL1基因突变会引起视网膜营养不良,患儿自出生起就会发生严重且快速进展的视力损害,他们天生只能依靠微弱的光感来区分光明和黑暗,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但若能让视网膜细胞存活更长时间并发挥正常作用,就有望改善患儿视力。动物实验发现,在AIPL1基因突变的小鼠中,通过视网膜下注射基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的治疗性基因,使用人或小鼠cDNA进行基因补充,可改善视网膜功能。既往也有学者在少部分4岁以下儿童中发现视网膜中央凹仍有感光细胞存活。这些发现提示对于AIPL1基因突变会引起视网膜营养不良,基因补充疗法或能够在疾病早期给部分患儿带来潜在获益。
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研究结果显示,4例患儿在接受注射基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的人类AIPL1基因编码序列的治疗性基因后,治疗眼视敏度(即眼可分辨出小目标物的能力)和功能性视力(参与日常活动或任务时的视觉水平)好转,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的James Bainbridge教授表示:“视力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而言是毁灭性的伤害,如果能在婴幼儿期开展基因治疗,就有机会改变他们未来的人生”。
截图来源:The Lancet
共有4名年龄1.0~2.8岁的儿童参与了本次研究,他们均患有与AIPL1基因突变相关的严重视网膜营养不良。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将基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治疗性基因注射到患儿视网膜中,携带治疗性基因的载体可以穿透视网膜细胞并替换突变的致病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为了安全起见,4名儿童均仅单眼接受了治疗。
平均治疗3.5年后,他们的治疗眼视力均得到显著改善,从干预前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2.7(仅有光感),改善至LogMAR 0.9(相当于我们日常检查视力的视力表中的4.1),而未治疗的眼睛最终随访时,已无法测量出视力。
-
我们看外界物体的两端与眼节点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眼睛刚好能够分辨的外界两个点与眼睛的节点所形成的视角,就称为最小分辨角。简单来说,最小分辨角越小,视力越好。
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公开新闻稿,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探索该基因疗法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让我们共同期待有更多的视力障碍人群能够重见光明。
参考资料
[1] Michel Michaelides, Yannik Laich, Sui Chien Wong, et al. Gen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IPL1-associated severe retinal dystrophy: an open-label, first-in-human interventional study.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25,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2812-5/fulltext
[2]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Genetic therapy gives infants life-changing improvements in sight. Retrieved 20-Feb-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7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