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 Urol:中国学者比较了超声引导下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近端输尿管结石中俯卧位与仰卧位的疗效与安全性

时间:2025-02-27 12:38: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泌尿系统结石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全球患病率在1%至20%之间。泌尿系统结石常伴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绞痛发作、感染、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自1984年引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SWL)以来,该技术已成为治疗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案之一,且可在门诊进行。它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无需麻醉以及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然而,SWL的结石清除率(SFR)因结石的某些因素(如大小、位置和密度)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而异,波动在57%至87%之间。尽管已经开发和采用了各种技术来优化碎石效果、提高结石清除率并减少并发症,但治疗近端输尿管结石的最有效体位仍不确定。

上段输尿管沿腰大肌走行,位置较肾盂更靠前,且邻近椎体。传统上,对于近端输尿管结石患者,SWL采用仰卧位或旋转仰卧位。然而,肋骨和椎体横突的骨结构可能会阻挡冲击波的有效传递,并增加冲击波源与目标结石之间的距离。既往研究报道,皮肤-结石距离(SSD)超过10~11厘米时,SWL 的成功率会降低。因此,有人提出改变体位以提高治疗疗效。俯卧位作为替代方案已被引入临床实践,因为在俯卧位下,冲击波可以通过腹部传递,有效避免骨骼干扰,并缩短SSD。

尽管冲击波碎石术(SWL)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面被认为有效,但对于近端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进行最佳SWL的理想体位尚未得到充分探讨,仍存在不确定性。近日,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白松等研究人员评估了超声引导下SWL治疗近端输尿管结石的理想体位。

 

 

本项前瞻性研究于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多家中心进行。纳入本研究的患者为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接受SWL治疗的近端结石患者。研究的主要结局为SFR;次要结局为完全SFR、SWL次数和并发症。研究人员进行了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

结果显示,在最终纳入的1187例近端输尿管结石患者中,50.5%(599例)采用俯卧位治疗,49.5%(588例)采用仰卧位治疗。1:1 PSM后,俯卧位组的SFR(85.7% vs. 77.4%,P = 0.001)和完全SFR(83.3% vs. 75.0%,P = 0.001)均高于仰卧位组。两组的SWL次数(1.27 vs. 1.20,P = 0.092)和并发症发生率(所有P值均>0.05)相当。此外,超声显示俯卧组的皮肤-结石距离(SSD)短于仰卧组(50 mm vs. 101 mm,P < 0.001)。

 

根据PSM术前与术后SWL位置分类的队列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数据

 

这项多中心前瞻性PSM研究表明,俯卧位可提高SFR,并且在超声引导下SWL治疗近端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安全性与仰卧位相当。因此,当俯卧位可行时,建议优先将其应用于近端输尿管结石患者。

原始出处:

Shan L, Liu G, Ge C, Guo H, Song S, Wu F, Bai 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between prone position and supine position for ultrasound guided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proximal ureteral stones: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propensity score-matching study. World J Urol. 2024 Dec 25;43(1):46. doi: 10.1007/s00345-024-05383-6. PMID: 39722057.

上一篇: Eur Urol:上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前进...

下一篇: JAMA Netw Open:新生儿胎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