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心外科首例:可降解PFO封堵器在纯超声引导下治疗青少年PFO合并偏头痛病例分享
时间:2025-03-02 12:08: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19岁。主诉:头晕头痛10余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10余年前患者在家休息时出现头晕、头痛,位于颞部,性质难以描述,持续时间不定,伴恶心,偶有胸闷、闷胀痛,无呕吐,无心悸、乏力,无视物旋转,无听力下降等不适,当时未予重视,未治疗。此后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性质同前,未进一步诊疗。
半月前患者头痛较前加重,头痛明显,有时影响睡眠。超声示:“主动脉窦部增宽,经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卵圆孔未闭,部分源自肺血管水平”,当时建议卵圆孔未闭封堵,患者及家属表示暂缓,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再次至我院门诊,门诊拟“卵圆孔未闭”收住我科。
超声检查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卵圆孔可见裂隙,宽约2.6mm,长约8mm,距主动脉壁5mm,CDFI示该处左向右分流。
右心声学造影阳性:
2 临床策略
术前策略
本次为经股路径植入,在封堵器展开释放阶段采用纯食道超声引导。
选伞考量
BDPFO-Ⅰ 2424(配12F可降解鞘)。
3 手术过程
过隔
导丝导管配合过隔。
送入输送鞘
“双轨征”表明输送鞘到达左心房。
左盘展开
展开左盘面,牵拉成型线使左盘成型并整体后撤贴靠房间隔。
右盘展开
超声下展开右盘面,可见左右盘骑跨于房间隔两侧。
成型锁定
成型锁定后,超声下双盘面紧紧扣合在房间隔两侧,形态良好。
牵拉试验
轻轻牵拉钢缆,双盘面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依然贴合于房间隔,判定锁定成功。
释放后评估
封堵器形态良好,位置正确,封堵成功。
术中风采
4 病例小结
1. 本例患者为青少年,长期受头痛、头晕伴恶心等症状困扰,病程长达10余年,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质量。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卵圆孔未闭,多学科会诊后考虑其症状与PFO高度相关,符合PFO介入封堵的指征。由于患者较为年轻,对传统金属封堵器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存在顾虑,而可降解PFO封堵器封堵完成后会逐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最终被排出体外,避免了传统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确保患者未来的学业和生活不受影响。在考虑患者强烈意愿并经过科室充分讨论后,决定使用可降解PFO封堵器进行封堵。
2. 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显示,PFO宽约2.6mm,长约8mm,属于长隧道型PFO。经术者综合评估,决定采用BDPFO-Ⅰ 2424可降解PFO封堵器,并配合14F可降解鞘进行封堵。术中在纯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能够准确判断封堵器左右盘面展开情况及封堵器的骑跨位置的同时,又可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射线辐射。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稳定扣合在房间隔两侧,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术后随访显示,自上周五完成手术至今,患者头痛症状已显著缓解,术后连续数日未再出现头痛发作。
3. 该病例是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在浙江省心外科领域的首例成功临床应用,标志着其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可降解封堵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其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望为更多PFO患者提供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更全面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