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壮药双路通脑方通过重建脑缺血后炎性微环境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时间:2025-04-01 12:10: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在脑动脉阻塞时,导致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因此,IS的关键治疗策略集中于恢复缺血脑区的血流。但恢复血流会导致先前缺血脑组织的额外伤害和功能障碍,称为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病症。脑I/R可诱导一系列病理损伤,如细胞凋亡、炎症、线粒体损伤和过度氧化应激。因此,治疗IS的主要方法是减轻脑I/R损伤。
近年来,中药配方在临床应用中对IS的治疗效果良好。壮医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壮医药已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寻常型银屑病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效果良好。壮医药将中风病归结为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和调节受阻,要有效治疗中风病,疏通经络、火经是必不可少的。在此理论框架下,双路通脑方(SLTNF)已被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SLTNF治疗IS的作用可能涉及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自噬和减少细胞凋亡。然而,SLTNF治疗IS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SLTNF是否通过逆转IS后的促炎微环境而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的结果,首次在体内研究了双路通脑方(SLTNF)是否通过逆转促炎性微环境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
方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诱导局灶性脑I/R,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SLT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缓解作用,应用scRNA-seq数据分析小鼠缺血再灌注后的免疫微环境变化,应用scRNA-seq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SLTNF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SLTN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验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SLTNF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细胞形态学和尼氏体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并能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NK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小胶质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显著增强,SLTNF促进M1型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联合分析scRNA-seq和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AGE-1和AGE-2可能是一种促炎性微环境。RAGE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SLTNF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WB结果显示SLTNF可显著抑制SLTNF和AGE-RAGE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CCND 1、IL-1β和p-STAT 3的蛋白表达。
结论:SLTNF治疗可减轻脑I/R小鼠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细胞形态学和尼氏体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AGE-RAGE信号通路,使促炎微环境向抗炎状态转变而实现的。该研究结果将为SLTNF治疗I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阐明SLTNF治疗IS的确切机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原始出处:
Zhai Y, Pang X, Mei X, et al. Shuanglu tongnao formula allevi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rebuilding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7, 2025. doi:10.1016/j.jep.2025.11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