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 Psychiatry:针刺背俞穴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失眠

时间:2023-07-03 11:03: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失眠是个体无法保持稳定、稳定的睡眠状态或无法入睡的一种疾病。西医治疗失眠主要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耐药等不良反应。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失眠引起的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实验研究证实失眠的发病机制与ERK/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该研究假设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以此探讨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分别用针刺背俞穴和注射ERK/NF-κB通路抑制剂U0126治疗大鼠。模型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1 mL/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针刺组大鼠提前7天连续针刺。U0126组大鼠提前7天经尾静脉注射U0126 (0.2 mg/kg/d)。

取穴为两侧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天上午9点开始针刺,每次留针10分钟。

治疗后,测定大鼠睡眠时间和一般行为。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检测ERK/NF-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RAF-1、MEK-2、ERK1/2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针刺可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精神状态、活动、食量、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此外,针刺可增加血清和海马中1L-1β、1L-6和TNF-α的释放,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论:针刺背俞穴可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通过增加海马区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来治疗失眠

 

文献来源:

Zhang MM, Zhao JW, Li ZQ, Shao J, Gao XY. Acupuncture at Back-Shu point improves insomnia by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inhibiting the ERK/NF-κB signaling pathway. World J Psychiatry. 2023;13(6):340-350. Published 2023 Jun 19. doi:10.5498/wjp.v13.i6.340

上一篇: BMC med:苏州大学研究揭示卒中前后...

下一篇: 腓骨肌萎缩症(CMT):临床分型与诊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