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正式创刊!
时间:2023-07-11 09:12: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7月9日,由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严干新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教授任主编的《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创刊发布会在郑举行。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教授,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基础研究室主任、国际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严干新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心血管病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负责人张伟丽教授,国家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秘书长、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兼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方唯一教授,国家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培训部主任姬娜,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教授、范太兵教授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发布会。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李牧蔚,副主任赵勇、晋果果,放射科主任葛英辉,肾内科主任张翥,护理部主任杨巧芳以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部分专家、河南省冠心病重点实验室的部分专家们也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创刊的历史时刻。
主编严干新教授从美国线上送来祝福,他表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全国心血管领域有极高声誉。《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的创刊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旨在提供一个高质量平台,促进心血管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分享前沿知识,共同推动心血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要宣传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科研成果,介绍专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念等。
作为共同主编,相信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共同努力,长期坚持,一定会使本学术平台充满活力,富有影响力,促使医院医疗水平以及声望的提高。希望《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能成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向国内外医学界展现风采的重要平台。
郭智萍教授表示,《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在郑州正式创刊出版,这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喜事,也是医院的一件大事。人才是医院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度重视青年医生的培养,积极搭建成长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医生发展。
《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的创办,为青年医生提供了一个专属阵地和展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国际间相互交流各自取得的临床及科研学术成果,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青年医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阜外路1号医学前沿》一方面能够搭建好青年医师展示和交流的窗口,及时、准确、全面传播业内最新学术进展、学术观点及科研动态;另一方面,这本中英双语的刊物能够架起一座国际间沟通的桥梁,让医院的年轻专家能够走出去,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知名度,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思想交流、互学互鉴、精神动力的支撑作用。
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备工作,《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已编辑出版两期。
1期人物为河南省冠心病重点实验室张优博士。2期人物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特需三病区负责人齐大屯博士。
郭智萍教授为两位封面人物颁发牌匾,对他们的科研创新表示肯定与勉励,期许他们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
从动议到出版,《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历经两年时光。高传玉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这一“科技传播平台”。《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New Forefront in Cardiology)的创刊宗旨是“让年轻医生走上国际舞台,让全世界了解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对稿源、刊物结构、发行计划等多方面进行介绍。
《阜外路1号医学前沿》2023年5月发布第一期,主题为张优博士的《SECURE研究评述》。
SECURE研究是一项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者将近6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的2499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复方制剂治疗组或对照组。复方制剂包括阿司匹林(100mg)、雷米普利(2.5、5或10mg)和阿托伐他汀(20或40mg)。主要终点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紧急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使用Morisky量表评估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2466例可评估患者中位随访3年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复方制剂治疗组主要终点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复方制剂治疗组患者6和24个月的药物依从性明显提高。
2023年6月,发布第二期,主题为齐大屯博士的《T波电交替的分子基础研究》。巨大T波电交替(macro-TWA)是指T波振幅、宽度、形态甚至极性在恒定频率下出现逐搏交替变化,且在ECG的全部12导联或大部分导联中均清晰可见,其常发生在明显QT间期延长的情况下,如先天性或获得性QT综合征,但巨大T波电交替引起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齐大屯等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诱导家兔左室肥厚模型。同时记录兔左心室灌注楔形模型的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动作电位、透壁ECG和等长收缩力。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左室心肌细胞的晚期钠电流(INa-L)。发现:左室肥厚使INa-L密度增加,促进左室心内膜早后除极电交替,表现为macro-TWA和不协调的机械性交替。阻断INa-L消除了macro-TWA、机械性交替、早后除极依赖的R-from-T早搏和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血管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仍需不懈探索新的防治方式和方法。《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的诞生,标志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科技传播平台。它将作为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教育、科技交流方针政策,推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跟踪国际国内科学研究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进展,提供了一个专属阵地和展示平台。
《阜外路一号医学前沿》将坚持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不放,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心血管医学领域的重要窗口和学术交流平台,以期推动我国心血管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让世界听到阜外华中的声音,让阜外华中的优秀医师走向世界。
| 文稿:朱之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