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我真不是神人(方天和)精选章节阅读-高质量小说方天和推荐阅读
时间:2023-06-10 17:08: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旁的朱标也忍不住插话问道。
朱允炆虽然只有五岁,但是乖巧文静,十分受自己宠爱。
谁能想到他称帝之后居然能干出逼死叔父的事情?
况且除了朱允炆这个前车之鉴,历史上登基以后性格大变的皇帝也不在少数。
正因如此,朱标才会联想到可能是朱高炽的性格发生了转变。
听了自己大哥的问话,刚才还松了一口气的朱棣又紧张了起来。
不会吧不会吧!
自己儿子也会变得像大哥的儿子那么又蠢又坏?
“那倒没有。朱高炽可是大明的仁宗孝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之后的仁宣之治。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也算得上是有数的明君了。”
方天和否认了朱标的猜想。
志不忘亲曰仁;富贵不骄曰仁;德加百姓曰仁;利泽万世曰仁;慈心为质曰仁。
慈惠爱民曰孝;善事父母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德加百姓曰孝。
单是从朱高炽的庙号和谥号上就能看出他的品德和为人。
更何况方天和还说他开创了仁宣之治。
这下朱标更眼红了。
看看四弟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
都是岁数差不多大的娃娃,这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真是生子当如朱高炽啊!
“方小子,你以后说话不要这么大喘气!吓得咱老汉还以为高炽孙儿出了什么意外呢!”
“是啊方先生,不带这么吓人的啊!你就直接说高炽登基以后的表现不就行了。”
朱元璋和朱棣纷纷表达抗议。
“这么说吧,朱高炽登基以后的表现也十分突出。”
方天和喝了一口茶水,决定还是挑好的方面说一说:“朱高炽登基以后,年号「洪熙」。他首先停止了对外大规模用兵。对内他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不错不错!多年用兵,百姓确实需要休养生息。”朱元璋点头说道。
历朝历代,大规模用兵之后都会有一个恢复国力的时期。
比如秦末天下大乱,百姓十不存一,刘邦外出连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到。丞相萧何更是每天只能坐着牛车来上朝。
所以大汉前期一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明同样如此!
经过蒙元鞑子的残酷统治和元末明初的群雄争霸,大明的人口和粮产还处于一个低谷,也确实需要休养生息。
本来朱元璋计划自己把那些棘手的事情干完,等太子朱标登基以后再恢复国力。
没想到阴差阳错,这件事居然被老四的孩子做了。
也算是大明之幸了!
“对啊方先生,不知我那高炽侄儿还干了些什么?”
太子朱标也亲自站起来给方天和倒了杯茶。
太子本来就生性宽厚,听了朱高炽的所作觉得颇对自己胃口,所以也不由得多问了几句。
方天和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亲贤臣远小人,抚恤灾民,削汰冗官,宽刑平狱和迁民屯田这些。基本上历史上那些仁宗和孝皇帝能做的事情,他都做了一遍。”
第27章
“不错不错!高炽这个孩子不愧是个仁孝天子啊!”
听了朱高炽的作为后,朱元璋也不由得连声称赞。
能被称为仁宗或者孝皇帝的天子,所作所为都差不多。
只不过朱高炽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基本上其他仁宗孝皇帝的干了的事情他都干了一遍;而且干得更好更彻底。
堪称史上仁宗孝皇帝第一人!
“方先生,高炽这孩子就没再干点其他特别的?”
看到方天和光顾着喝茶不说话,朱棣忍不住在一旁催促道。
听了半天丧气话,现在这好话才说了这么点你就不说了?
高炽身为我朱棣的好大儿,肯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你别停,接着夸!
“要说高炽这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嘛……”
“还真有一个!”
方天和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朱棣连忙给他续上,一脸期待地看着方天和。
“朱高炽登基以后最著名也是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事情就是给那些在靖难之役中被列为建文逆臣的官员平反雪冤,恢复名誉。”方天和发下茶杯朗声说道。
靖难之役?
建文逆臣?
平反雪冤?
听到这三个词,朱棣的脸立马又绿了!
过不去了是吧?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你就不能换个套路吗?
一旁的朱标也神色紧张。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棣这种起兵谋反的皇帝和忠于朝廷的臣子,那肯定是势如水火。
所以靖难成功之后,这些臣子肯定会被清算。
以四弟恩怨分明的性格,这些臣子肯定没有好下场。
这些事归根结底都是允炆的不是。
所以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朱标仍然感到内心有愧。
“哦,老四是怎么对待这些人的?”
朱元璋倒是神色十分坦然,随口问了一句。
“也没什么,就是流放斩首抄家外加灭族什么的。也没什么稀奇的”
“确实没啥稀奇的。你还是说我那高炽孙儿都干了些什么吧!”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喝了口茶,对这些人的下场毫不在意。
相比较太子的仁厚,洪武大帝的性格就极端多了。
用一句现代化来说,朱元璋就是妥妥的社达分子。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些人既然选择站在了老四的对立面,那肯定要承担老四成功以后的代价。
既要反对靖难之役,又要在老四登基之后全身而退。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既要又要的好事儿?
“朱高炽不仅赦免了那些流放的大臣,而且还给那些被处死的大臣也恢复了名誉。并且他还当众宣布,这些支持建文的大臣并非反臣而是大明忠臣。”
“果然是仁君之所为啊!看来我那高炽侄儿不仅有大仁,更有大智和大勇啊!”
听到朱高炽给所有反对靖难之役的大臣平反之后,太子朱标忍不出抚掌大笑。
他之所以这么高兴,倒不是因为这些大臣站在朱允炆这边,而是这些大臣的确忠于大明,忠于朝廷。
如果当初朱元璋传位给朱棣而不是朱允炆,这些人也会忠诚于朱棣。
因为这些人效忠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哪一位君王。
另外让朱标感到佩服的就是朱高炽的胸怀和勇气。
朱棣靖难成功,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朱高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人自揭其短。
就算要恢复这些人的名誉,恐怕也是一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可是朱高炽居然在他在位的时候就给这些人平反昭雪。
单这份气度,就是朱标也自愧不如。
方天和倒了杯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
“另外朱高炽还将那些被贬入教坊司的罪臣女眷也全部赦免,让她们隐姓埋名安度余生。”
“燕王,这件事我得说你一句了。你要是气不过把这些女眷流放也好,咔嚓了也行。你干吗让她们去接客呢?”
“这里面岁数很大的老妇人也不少。就比如劳大的媳妇已经五十七了,还要每天接客。她还能干得了这个?”
“老四!瞧你干得好事!”
听到朱棣居然让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去教坊司接客,刚才还一直云淡风轻的朱元璋也忍不住了,拍着桌子训斥道!
古代贬入教坊司其实就是让犯官女眷做官妓。
不过历朝历代一般都让一些年轻貌美的犯官女眷入教坊司,像永乐朝这种不论年龄差别集体接客的绝对没有。
所以听到这里,就连朱元璋都忍不住发火了。
朱棣则委屈极了!
冤枉啊!
哪个皇帝将犯妇打入教坊司不是大笔一挥就完事了?
谁还一个个核对年龄啊!
那都是下面人干的活儿。
我这个皇帝一定是被小人给蒙蔽了!
第28章
“方先生,孤那高炽侄儿还有什么特长吗?”
关键时刻,还是好大哥朱标及时站出来解围。
“还有什么啊……”
“生了个好儿子算不算?”
方天和想了一下说道。
“这算什么本事啊?生儿子谁不会啊!”
“方先生,你意思是孤那高炽侄儿的孩子也是一代明君?”
朱棣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倒是朱标听出了方天和的话外之音。
“朱高熙的儿子朱瞻基这孩子确实不错,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人。”
“他登基以后基本秉持了自己老爹的执政风格,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每天工作勤勤恳恳,天天加班不说,有时候还会跑到田间地头和操持庄稼的老农聊天,了解真实民情,避免自己被大臣们欺骗。”
“不错不错!瞻基果然是个好孩子!”
听到方天和关于朱瞻基的描述之后,朱元璋的面色迅速由阴转晴。
他本人就是个劳模,自然喜欢同样工作勤勉的朱瞻基。
再加上朱元璋农民出身,一向讨厌底下的大臣们欺瞒自己。
所以朱瞻基这种亲自探访民情获取一手信息的做法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欣赏。
“除了这些,在处理和北元的问题上,朱瞻基也是以和为主,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生活在边境的百姓和士兵因为他这个举措活人无数。”
“方先生,可是按照你的说法,我那孙子好像什么也没干啊?”缓过来的朱棣好奇地问道。
没指望你伐北元、征安南、定西域、安东北、七下江南了,好歹你也学你爷爷修本书。
实在不行你香你爹那样平平反也成啊!
可到了你这儿是一件大事都没干。
好家伙!
瞻基你这皇帝未免当得也太安逸了吧!
“四弟,话不能这么说。自古以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治民如治水,需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能做到瞻基这个份儿上的只有文帝、景帝这几个明君。”
“四弟你怎可妄自菲薄?”
太子朱标在一旁劝解道。
好的皇帝,就应该像足球场上的裁判一样,掌控节奏却在比赛中隐身。
如果满足球场都是裁判的身影,那这场比赛八成是出问题了。
朱瞻基虽然不像自己祖父朱棣那样雄才大略,也不像自己父亲朱高炽那样善于治政。
但是他更加懂得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也是需要过日子的普通人。
所以在朱瞻基执政时,尽量不干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老百姓在朱瞻基统治下的生活要远远超过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东征西讨的帝王!
单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已经超过了史书上记载的很多明君。
“方先生,听你的意思我那瞻基孙儿主要是秉承了高炽的治国思路?”
朱棣在一旁插话道。
“没错!不仅治国思路如出一辙,就连那忠厚的性格也是一模一样。”
“他们俩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仁宣之治!是整个大明历史上仅次于洪武之治的治世。”
方天和点了点头。
相较于朱棣这个做爷爷的,朱高炽对朱瞻基的影响更大。
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朱瞻基处处都有其父朱高炽的影子。
“这么说来,老四这家风不错啊!”
朱元璋捻着胡子说道。
老四开创了永乐盛世。
他的儿子和孙子又开创了仁宣之治。
即便是末代皇帝崇祯也骨气可嘉。
这充分说明老四对自己子孙的教育搞得相当不错啊!
起码看起来比太子要强一些。
“父皇所言甚是!”
“其实儿臣也十分羡慕四弟。”
“不仅能文能武,而且子女也孝顺。”
“即便是四弟的六世孙朱厚熜。”
“虽然擅改祖宗庙号,将自己生父追封为帝的做法不妥,但也是难得的赤子之心啊!”
“论起对子女的教育,儿臣这个当长兄的实在是惭愧啊!”
朱标也在一旁补充道。
单纯比较两个人的后代,朱标已经完全对朱棣这个四弟心服口服了!
自己这个四弟不仅开创了永乐盛世,还将大明社稷维持了将近三百年!
最关键的是,四弟的子孙也十分出色!
甚至连一个入京继承大统的藩王都对自己生父念念不忘。
在对比一下自己儿子……
真是一言难尽啊!
“没错!不管怎么说,朱厚熜这孩子还是挺孝顺的。”朱元璋也难得地点头附和道。
“那可不!不是我在这吹!我从小就教育高炽和高熙孝敬师长,互相谦让。”
“现在哥儿俩兄友弟恭,互相谦让,那完全是我的功劳!”
“朱厚熜这个六世孙能如此纯孝,那也是家风使然啊!”
听到老爹和大哥都夸赞自己会教育子女,郁闷了一整天的朱棣忍不住顺着杆子往上爬,开始眉飞色舞地大吹特吹。
周围的人也纷纷点头。
就连末代皇帝崇祯都如此刚烈。
可见燕王的家风是多么优秀。
“噗嗤!”
就在朱棣洋洋得意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笑声传了出来。
第29章
“噗嗤!”
就在朱棣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教子有方,朱高炽和朱高熙哥儿俩兄友弟恭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笑声传来。
众人扭过头,只见方天和正憋着笑,一脸诡异地看着朱棣。
所有人心里顿时一沉!
和方天和相处了半天,大家也知道了,只要这个表情一出现,那肯定没有好事!
估计又不知道哪里出现了反转,闹幺蛾子了。
“那个方先生,本王是有什么说错的地方吗?”
朱棣陪着笑脸给方天和倒了杯茶。
“没什么,我就是想起一件高兴的事情。”
“你们接着说你们的。”
方天和品了一口茶,一脸玩味地说道。
“不要理会方小子。”
“老四啊,什么时候把高炽孙儿带到金陵给咱这个当爷爷的瞅瞅。”
“咱老汉倒是要看看,你这个只知舞刀弄枪的粗人怎么能生出来如此聪慧的孩子。”
“这可一点都不像你。”
朱元璋在一旁说道。
“父皇!你这话是怎么说的?”
“高炽怎么会不像我?他可是最像我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听到自己老爹说孩子不像自己,朱棣忍不住反驳道,完全没有刚才和自己儿子争功时的街溜子嘴脸。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反正高炽这孩子随我,他做得好,就是我这个当爹的的做得好。
生子类父,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燕王,你又错了!”
“像你的孩子的确有,但绝对不是朱高炽。”
朱棣话音刚落,方天和就忍不住出言反驳道。
“那高炽是本王的儿子,他怎么就不会像我?”
听了方天和的话,朱棣顿时急了!
方天和啊方天和!
本王到底是怎么得罪你了?
一天了,你是变着法地坑本王。
现在就连我夸夸自己儿子你都不赞同!
你到底安得什么心思?
见不得本王好?
本王白给你倒那壶茶了!
“老四啊,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方天和一脸淡定地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以示安慰。
“论爵位我是亲王你是庶民。论年纪我比你大六百多岁。论辈分我都不知道是你多少辈的祖宗了。你居然叫我老四?你懂不懂「礼貌」两个字怎么写啊?”
结果这下朱棣更不干了。
整个大明能叫自己老四的人,不超过一巴掌,但里面肯定没有你方天和。
“老四你这么急干吗?我这不是和陛下学的吗?”方天和耸了耸肩,一脸无辜地说道。
“方小子,咱什么时候教过你不讲礼了?你可不要冤枉好人!”
听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儿,朱元璋顿时瞪大了眼睛。
“陛下,我记得你一开始是叫我「神仙」,后来改口叫我「先生」,到了后面就一口一个「方小子」了。”
“刚才求我医治的时候又是「先生」,现在又成了「小子」了。你说我这不是和你学的?”
方天和大大咧咧地说道。
“啊……这?朕是皇帝,想怎么叫你就怎么叫你。还用你教?”
“老四,你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滚远点。在这儿叽叽歪歪的干什么?”
朱元璋想出言反驳,但是好像方小子说的句句属实,自己好像确实如此。
恼羞成怒的朱元璋双眼一瞪,把怒气撒到了站在一旁的朱棣身上。
“父皇,这也能怪我?”
“四弟,不要再说了。咱们还是继续听方先生说吧。”
再次中枪的朱棣当即表示不服,可是被好大哥朱标给拦住了。
朱标冲着方天和眨了眨眼,恳求他别在自己父皇和四弟中间拱火。
方天和冲着朱标点了点头,接着对朱棣说道:“其实历史上,最像燕王你的不是长子朱高炽,而是你的二儿子朱高熙。也就是以后的大明汉王。”
“是高熙那小子啊!”
朱棣顿时恍然大悟。
虽然老儿朱高熙还小,但是活泼好动,嘴巴也甜。
和忠厚朴实的老大朱高炽相比,好像朱高熙更像自己一点,自己也确实更喜欢他多一点。
“朱高熙?他怎么像老四了?是和他小时候一样调皮捣蛋吗?”
朱高熙今年才两岁,因为北平到金陵路途遥远,气候相差极大,所以朱元璋并没有见过自己这个孙子。
现在听到方天和声称朱高熙十分像朱棣,朱元璋这个当爷爷的也来了兴趣。
“调不调皮我不知道,但是根据史书记载,汉王朱高熙极其擅长弓马刀枪,有万夫不敌之勇。世人皆称汉王乃开平王再世。”
开平王就是开国六公爵中的鄂国公常遇春,明军的无敌大将军!
常遇春自言能将十万兵,横行天下,军中称之为「常十万」。
归附朱元璋以后,常遇春果然就像他说的那样,作为明军的开路急先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和武将第一人的魏国公徐达并称为「大明双壁」!
从小就在军中厮混的朱棣一直非常崇拜开平王常遇春。
现在得知自己的二儿子居然和开平王一样猛,顿时双眼一亮,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
我儿高熙如此勇猛,那必须像自己啊!
太子朱标则有点发懵。
四弟长子能文能武,次子勇猛无双。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再看看自己家儿子……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第30章
“哦?咱那高熙孙儿居然如此了得?堪比伯仁(常遇春的字)之勇?这真是我大明之幸啊!”
“方小子,咱那高熙孙儿有什么战绩?”
“都和咱老朱说说!”
朱元璋一向对常遇春的英年早逝耿耿于怀。
现在听到自己居然有一个孙儿堪比常遇春,不由得老怀大慰,摸着胡子笑眯眯地问道。
一旁的朱棣也顾不上方天和喊自己「老四」,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偷听。
“朱高熙的战绩太多了,我就说几个著名的吧。”
方天和喝了口水,回忆了一下看过的史料说道:
“朱高熙在燕王起兵靖难之后,一直作为燕军的先锋承担这最为艰巨的职务。”
“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朱高熙率领百余精骑于五十万大军中直取对方上将首级,阵斩都督翟能父子。”
“当年腊月,燕军兵败东昌,燕军大将张玉战死,燕王身陷重围。朱高熙率军击溃了朝廷大军,救出了燕王。”
“建文四年,燕王在浦子口被朝廷大军击败,再次身陷重围。这次又是朱高煦率军赶到救出了燕王。”
“类似这样孤身救驾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如果没有朱高熙的话,燕王别说登上帝位了,恐怕早就战死沙场了。”
听了朱高熙的战绩,朱棣又是高兴又是心虚。
高兴的是从方天和的描述来看,自己这个二儿子果然勇不可挡,是当世猛将。
心虚的是怎么又是靖难之役?
这不提靖难之役你不会说话啊?
朱标的表情也十分复杂。
只有朱元璋一脸坦然。
一来反正老四也当不了皇上了,什么靖难之役这些的,咱老朱就当是听故事。
二来朱高熙这孩子果然像伯仁啊!
当初伯仁也是像高熙救老四一样,数次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我大明宗室再添一员猛将,真是可喜可贺啊!
“怪不得方小子说高熙像老四,确实一样勇猛。”
“想必不久之后,我大明又添一塞王。”
朱元璋点了点头,拍着桌子说道。
“儿臣多谢父皇!”
听朱元璋这么说,朱棣顿时喜形于色。
本来以为自己老爹听了这些会不高兴。
没想到父皇不仅没生气,反而许诺让自己的二儿子也可以出任塞王。
虽然高熙以后可能在远离北平的地方就藩,但是一门双亲王,这也是无限的荣耀啊!
几个兄弟,谁比得了自己?
可惜老二、老三和老五不在这里。
要不本王可真想看看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会嫉妒成什么样子!
“陛下,高熙像燕王没错,但是却不是因为他勇猛善战。”
就在朱棣喜滋滋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时候,方天和突然插话说道。
“哦?方小子,高熙是因为什么才被史书上说像老四呢?”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光是听方天和的描述,朱元璋就觉得朱高熙这个孙子简直就是武力强化版的老四。
可为啥方小子要说高熙像老四不是因为勇猛善战呢?
在朱元璋三人的注视下,方天和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之所以说朱高熙最像燕王,那自然是因为他也像燕王一样造了自己侄子的反啊!”
“什么?高熙他也反了?”
朱棣猛地站起身子,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
“四弟,不要慌。先听听方先生怎么说。”
看到朱棣一脸震惊的样子,朱标在一旁安慰道。
老实说,太子也感到十分惊讶。
本来藩王造反这件事就极不寻常,但是四弟和高熙侄儿接连以藩王之身起兵作乱。
还都是造的自己侄子的反!
难道造反这个事儿……
它也遗传吗?
“高熙也造反了?想必没有成功吧?”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
他记得方天和说过,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夺权成功的藩王。
既然如此,那朱高熙肯定没有成功。
就是不知道朱瞻基这个重孙会怎么处置他这个叔叔。
“陛下高见,朱高熙确实没有造反成功。”
“朝廷大军刚一进入他的封地,朱高熙就投降了。”
听到叔侄二人没有兵戎相见,朱元璋和朱棣、朱标三人顿时松了口气。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都是老朱家的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既然没有见血,那事情就好办了。
“方先生,那……那高熙最后的下场怎么样了?是被贬为庶人流放,还是被圈禁在凤阳看守皇陵?”
朱棣小心翼翼地问道。
藩王造反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像自己一样推翻当朝天子自己做皇帝,要么失败之后承担造反作乱的代价。
所以朱棣压根就没想着朱高熙造反失败以后还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接着当他的亲王。
贬为庶人或者看守皇陵,已经是他看在叔侄二人没有真正动手的份上猜的。
“呃……朱高熙的下场没有那么好。他被自己侄子宣德帝用大缸活活烧死,他的儿子也都全部被诛杀。”
方天和将历史上朱高熙的真实下场说了出来。
噗通!
朱棣跌坐在了地上。
板子不打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此时此刻,他才理解了老爹为什么听到自己起兵造反勃然大怒了。
骨肉相残的滋味……
真难受啊!
第31章
“标儿,将你四弟扶起来。”
看着朱棣失魂落魄的样子,洪武大帝在心里叹了口气,让太子将他搀扶起来。
“高熙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他侄子不肯留他一条性命?还死得如此残忍?”
将朱棣扶起之后,朱标也难以置信地问道。
朱高熙再怎么说,也是朱瞻基的亲叔叔。
天潢贵胄,凤子龙孙!
就算赐死,也应该是服毒或者自缢这些体面的死法。
用大缸活活烧死?
这和纣王的炮烙、周兴的请君入瓮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你连自己的几个堂兄弟也全部处死了!
你爹爹造反登基,也没有将建文的子嗣斩尽杀绝。
朱瞻基不是说和他爹朱高炽一样是个仁君吗?
可是面对自己的叔父兄弟,他是怎么就下得去手啊!
“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朱高熙太能作啊!这下场完全是他自作自受啊!”
方天和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给了他一个「挺住」的眼神:“其实朱瞻基刚抓住他叔也没怎么着。就是囚禁在西安门大牢,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
“西安门大牢?”
“就是迁都以后的大宗正院监狱。”
“大宗正院啊!没事了,你继续讲。”
朱元璋点头示意方天和接着说。
大宗正院就是以后的宗人府,是专门负责处理天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有时一些犯了小错的皇亲国戚也会交由大宗正院看押管理。
将朱高熙关押在大宗正院的牢狱,一来符合礼法,二来对于朱高熙这个造反失败的钦犯来说也确实是优待了。
这么看来,咱重孙子也不是那六亲不认的人啊!
那为啥最后会活活烧死他二叔?
“要我说朱瞻基还是个厚道人。朱高熙毕竟是他亲二叔,所以他还时不时去看看朱高熙。也算是探监吧!”
“可是坏就坏在朱高熙的脑回路太过奇葩。有一次朱瞻基去探监的时候,他居然探脚把他侄子皇帝给绊倒了。让朱瞻基当场摔了个大马趴。”
“你说哪个皇帝能受得了这气?”
“朱瞻基这小子当场就爆发了!”
方天和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模仿当时的场景。
“什么?朱高熙这小子绊了自己侄子一跤?”朱棣猛地站了起来,难以置信地问道。
朱元璋和朱标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朱高熙已经是阶下囚了,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伏低做小恳请自己侄子的原谅吗?
你干吗要绊你侄子一跤?
朱允炆虽然只有五岁,但是乖巧文静,十分受自己宠爱。
谁能想到他称帝之后居然能干出逼死叔父的事情?
况且除了朱允炆这个前车之鉴,历史上登基以后性格大变的皇帝也不在少数。
正因如此,朱标才会联想到可能是朱高炽的性格发生了转变。
听了自己大哥的问话,刚才还松了一口气的朱棣又紧张了起来。
不会吧不会吧!
自己儿子也会变得像大哥的儿子那么又蠢又坏?
“那倒没有。朱高炽可是大明的仁宗孝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之后的仁宣之治。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也算得上是有数的明君了。”
方天和否认了朱标的猜想。
志不忘亲曰仁;富贵不骄曰仁;德加百姓曰仁;利泽万世曰仁;慈心为质曰仁。
慈惠爱民曰孝;善事父母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德加百姓曰孝。
单是从朱高炽的庙号和谥号上就能看出他的品德和为人。
更何况方天和还说他开创了仁宣之治。
这下朱标更眼红了。
看看四弟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
都是岁数差不多大的娃娃,这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真是生子当如朱高炽啊!
“方小子,你以后说话不要这么大喘气!吓得咱老汉还以为高炽孙儿出了什么意外呢!”
“是啊方先生,不带这么吓人的啊!你就直接说高炽登基以后的表现不就行了。”
朱元璋和朱棣纷纷表达抗议。
“这么说吧,朱高炽登基以后的表现也十分突出。”
方天和喝了一口茶水,决定还是挑好的方面说一说:“朱高炽登基以后,年号「洪熙」。他首先停止了对外大规模用兵。对内他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不错不错!多年用兵,百姓确实需要休养生息。”朱元璋点头说道。
历朝历代,大规模用兵之后都会有一个恢复国力的时期。
比如秦末天下大乱,百姓十不存一,刘邦外出连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到。丞相萧何更是每天只能坐着牛车来上朝。
所以大汉前期一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明同样如此!
经过蒙元鞑子的残酷统治和元末明初的群雄争霸,大明的人口和粮产还处于一个低谷,也确实需要休养生息。
本来朱元璋计划自己把那些棘手的事情干完,等太子朱标登基以后再恢复国力。
没想到阴差阳错,这件事居然被老四的孩子做了。
也算是大明之幸了!
“对啊方先生,不知我那高炽侄儿还干了些什么?”
太子朱标也亲自站起来给方天和倒了杯茶。
太子本来就生性宽厚,听了朱高炽的所作觉得颇对自己胃口,所以也不由得多问了几句。
方天和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亲贤臣远小人,抚恤灾民,削汰冗官,宽刑平狱和迁民屯田这些。基本上历史上那些仁宗和孝皇帝能做的事情,他都做了一遍。”
第27章
“不错不错!高炽这个孩子不愧是个仁孝天子啊!”
听了朱高炽的作为后,朱元璋也不由得连声称赞。
能被称为仁宗或者孝皇帝的天子,所作所为都差不多。
只不过朱高炽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基本上其他仁宗孝皇帝的干了的事情他都干了一遍;而且干得更好更彻底。
堪称史上仁宗孝皇帝第一人!
“方先生,高炽这孩子就没再干点其他特别的?”
看到方天和光顾着喝茶不说话,朱棣忍不住在一旁催促道。
听了半天丧气话,现在这好话才说了这么点你就不说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你说的那不过是一般的仁宗孝皇帝。
高炽身为我朱棣的好大儿,肯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你别停,接着夸!
“要说高炽这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嘛……”
“还真有一个!”
方天和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朱棣连忙给他续上,一脸期待地看着方天和。
“朱高炽登基以后最著名也是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事情就是给那些在靖难之役中被列为建文逆臣的官员平反雪冤,恢复名誉。”方天和发下茶杯朗声说道。
靖难之役?
建文逆臣?
平反雪冤?
听到这三个词,朱棣的脸立马又绿了!
过不去了是吧?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你就不能换个套路吗?
一旁的朱标也神色紧张。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棣这种起兵谋反的皇帝和忠于朝廷的臣子,那肯定是势如水火。
所以靖难成功之后,这些臣子肯定会被清算。
以四弟恩怨分明的性格,这些臣子肯定没有好下场。
这些事归根结底都是允炆的不是。
所以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朱标仍然感到内心有愧。
“哦,老四是怎么对待这些人的?”
朱元璋倒是神色十分坦然,随口问了一句。
“也没什么,就是流放斩首抄家外加灭族什么的。也没什么稀奇的”
“确实没啥稀奇的。你还是说我那高炽孙儿都干了些什么吧!”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喝了口茶,对这些人的下场毫不在意。
相比较太子的仁厚,洪武大帝的性格就极端多了。
用一句现代化来说,朱元璋就是妥妥的社达分子。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些人既然选择站在了老四的对立面,那肯定要承担老四成功以后的代价。
既要反对靖难之役,又要在老四登基之后全身而退。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既要又要的好事儿?
“朱高炽不仅赦免了那些流放的大臣,而且还给那些被处死的大臣也恢复了名誉。并且他还当众宣布,这些支持建文的大臣并非反臣而是大明忠臣。”
“果然是仁君之所为啊!看来我那高炽侄儿不仅有大仁,更有大智和大勇啊!”
听到朱高炽给所有反对靖难之役的大臣平反之后,太子朱标忍不出抚掌大笑。
他之所以这么高兴,倒不是因为这些大臣站在朱允炆这边,而是这些大臣的确忠于大明,忠于朝廷。
如果当初朱元璋传位给朱棣而不是朱允炆,这些人也会忠诚于朱棣。
因为这些人效忠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哪一位君王。
另外让朱标感到佩服的就是朱高炽的胸怀和勇气。
朱棣靖难成功,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朱高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人自揭其短。
就算要恢复这些人的名誉,恐怕也是一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可是朱高炽居然在他在位的时候就给这些人平反昭雪。
单这份气度,就是朱标也自愧不如。
方天和倒了杯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
“另外朱高炽还将那些被贬入教坊司的罪臣女眷也全部赦免,让她们隐姓埋名安度余生。”
“燕王,这件事我得说你一句了。你要是气不过把这些女眷流放也好,咔嚓了也行。你干吗让她们去接客呢?”
“这里面岁数很大的老妇人也不少。就比如劳大的媳妇已经五十七了,还要每天接客。她还能干得了这个?”
“老四!瞧你干得好事!”
听到朱棣居然让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去教坊司接客,刚才还一直云淡风轻的朱元璋也忍不住了,拍着桌子训斥道!
古代贬入教坊司其实就是让犯官女眷做官妓。
不过历朝历代一般都让一些年轻貌美的犯官女眷入教坊司,像永乐朝这种不论年龄差别集体接客的绝对没有。
所以听到这里,就连朱元璋都忍不住发火了。
朱棣则委屈极了!
冤枉啊!
哪个皇帝将犯妇打入教坊司不是大笔一挥就完事了?
谁还一个个核对年龄啊!
那都是下面人干的活儿。
我这个皇帝一定是被小人给蒙蔽了!
第28章
“方先生,孤那高炽侄儿还有什么特长吗?”
关键时刻,还是好大哥朱标及时站出来解围。
“还有什么啊……”
“生了个好儿子算不算?”
方天和想了一下说道。
“这算什么本事啊?生儿子谁不会啊!”
“方先生,你意思是孤那高炽侄儿的孩子也是一代明君?”
朱棣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倒是朱标听出了方天和的话外之音。
“朱高熙的儿子朱瞻基这孩子确实不错,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人。”
“他登基以后基本秉持了自己老爹的执政风格,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每天工作勤勤恳恳,天天加班不说,有时候还会跑到田间地头和操持庄稼的老农聊天,了解真实民情,避免自己被大臣们欺骗。”
“不错不错!瞻基果然是个好孩子!”
听到方天和关于朱瞻基的描述之后,朱元璋的面色迅速由阴转晴。
他本人就是个劳模,自然喜欢同样工作勤勉的朱瞻基。
再加上朱元璋农民出身,一向讨厌底下的大臣们欺瞒自己。
所以朱瞻基这种亲自探访民情获取一手信息的做法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欣赏。
“除了这些,在处理和北元的问题上,朱瞻基也是以和为主,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生活在边境的百姓和士兵因为他这个举措活人无数。”
“方先生,可是按照你的说法,我那孙子好像什么也没干啊?”缓过来的朱棣好奇地问道。
没指望你伐北元、征安南、定西域、安东北、七下江南了,好歹你也学你爷爷修本书。
实在不行你香你爹那样平平反也成啊!
可到了你这儿是一件大事都没干。
好家伙!
瞻基你这皇帝未免当得也太安逸了吧!
“四弟,话不能这么说。自古以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治民如治水,需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能做到瞻基这个份儿上的只有文帝、景帝这几个明君。”
“四弟你怎可妄自菲薄?”
太子朱标在一旁劝解道。
好的皇帝,就应该像足球场上的裁判一样,掌控节奏却在比赛中隐身。
如果满足球场都是裁判的身影,那这场比赛八成是出问题了。
朱瞻基虽然不像自己祖父朱棣那样雄才大略,也不像自己父亲朱高炽那样善于治政。
但是他更加懂得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也是需要过日子的普通人。
所以在朱瞻基执政时,尽量不干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老百姓在朱瞻基统治下的生活要远远超过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东征西讨的帝王!
单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已经超过了史书上记载的很多明君。
“方先生,听你的意思我那瞻基孙儿主要是秉承了高炽的治国思路?”
朱棣在一旁插话道。
“没错!不仅治国思路如出一辙,就连那忠厚的性格也是一模一样。”
“他们俩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仁宣之治!是整个大明历史上仅次于洪武之治的治世。”
方天和点了点头。
相较于朱棣这个做爷爷的,朱高炽对朱瞻基的影响更大。
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朱瞻基处处都有其父朱高炽的影子。
“这么说来,老四这家风不错啊!”
朱元璋捻着胡子说道。
老四开创了永乐盛世。
他的儿子和孙子又开创了仁宣之治。
即便是末代皇帝崇祯也骨气可嘉。
这充分说明老四对自己子孙的教育搞得相当不错啊!
起码看起来比太子要强一些。
“父皇所言甚是!”
“其实儿臣也十分羡慕四弟。”
“不仅能文能武,而且子女也孝顺。”
“即便是四弟的六世孙朱厚熜。”
“虽然擅改祖宗庙号,将自己生父追封为帝的做法不妥,但也是难得的赤子之心啊!”
“论起对子女的教育,儿臣这个当长兄的实在是惭愧啊!”
朱标也在一旁补充道。
单纯比较两个人的后代,朱标已经完全对朱棣这个四弟心服口服了!
自己这个四弟不仅开创了永乐盛世,还将大明社稷维持了将近三百年!
最关键的是,四弟的子孙也十分出色!
甚至连一个入京继承大统的藩王都对自己生父念念不忘。
在对比一下自己儿子……
真是一言难尽啊!
“没错!不管怎么说,朱厚熜这孩子还是挺孝顺的。”朱元璋也难得地点头附和道。
“那可不!不是我在这吹!我从小就教育高炽和高熙孝敬师长,互相谦让。”
“现在哥儿俩兄友弟恭,互相谦让,那完全是我的功劳!”
“朱厚熜这个六世孙能如此纯孝,那也是家风使然啊!”
听到老爹和大哥都夸赞自己会教育子女,郁闷了一整天的朱棣忍不住顺着杆子往上爬,开始眉飞色舞地大吹特吹。
周围的人也纷纷点头。
就连末代皇帝崇祯都如此刚烈。
可见燕王的家风是多么优秀。
“噗嗤!”
就在朱棣洋洋得意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笑声传了出来。
第29章
“噗嗤!”
就在朱棣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教子有方,朱高炽和朱高熙哥儿俩兄友弟恭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笑声传来。
众人扭过头,只见方天和正憋着笑,一脸诡异地看着朱棣。
所有人心里顿时一沉!
和方天和相处了半天,大家也知道了,只要这个表情一出现,那肯定没有好事!
估计又不知道哪里出现了反转,闹幺蛾子了。
“那个方先生,本王是有什么说错的地方吗?”
朱棣陪着笑脸给方天和倒了杯茶。
“没什么,我就是想起一件高兴的事情。”
“你们接着说你们的。”
方天和品了一口茶,一脸玩味地说道。
“不要理会方小子。”
“老四啊,什么时候把高炽孙儿带到金陵给咱这个当爷爷的瞅瞅。”
“咱老汉倒是要看看,你这个只知舞刀弄枪的粗人怎么能生出来如此聪慧的孩子。”
“这可一点都不像你。”
朱元璋在一旁说道。
“父皇!你这话是怎么说的?”
“高炽怎么会不像我?他可是最像我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听到自己老爹说孩子不像自己,朱棣忍不住反驳道,完全没有刚才和自己儿子争功时的街溜子嘴脸。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反正高炽这孩子随我,他做得好,就是我这个当爹的的做得好。
生子类父,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燕王,你又错了!”
“像你的孩子的确有,但绝对不是朱高炽。”
朱棣话音刚落,方天和就忍不住出言反驳道。
“那高炽是本王的儿子,他怎么就不会像我?”
听了方天和的话,朱棣顿时急了!
方天和啊方天和!
本王到底是怎么得罪你了?
一天了,你是变着法地坑本王。
现在就连我夸夸自己儿子你都不赞同!
你到底安得什么心思?
见不得本王好?
本王白给你倒那壶茶了!
“老四啊,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方天和一脸淡定地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以示安慰。
“论爵位我是亲王你是庶民。论年纪我比你大六百多岁。论辈分我都不知道是你多少辈的祖宗了。你居然叫我老四?你懂不懂「礼貌」两个字怎么写啊?”
结果这下朱棣更不干了。
整个大明能叫自己老四的人,不超过一巴掌,但里面肯定没有你方天和。
“老四你这么急干吗?我这不是和陛下学的吗?”方天和耸了耸肩,一脸无辜地说道。
“方小子,咱什么时候教过你不讲礼了?你可不要冤枉好人!”
听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儿,朱元璋顿时瞪大了眼睛。
“陛下,我记得你一开始是叫我「神仙」,后来改口叫我「先生」,到了后面就一口一个「方小子」了。”
“刚才求我医治的时候又是「先生」,现在又成了「小子」了。你说我这不是和你学的?”
方天和大大咧咧地说道。
“啊……这?朕是皇帝,想怎么叫你就怎么叫你。还用你教?”
“老四,你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滚远点。在这儿叽叽歪歪的干什么?”
朱元璋想出言反驳,但是好像方小子说的句句属实,自己好像确实如此。
恼羞成怒的朱元璋双眼一瞪,把怒气撒到了站在一旁的朱棣身上。
“父皇,这也能怪我?”
“四弟,不要再说了。咱们还是继续听方先生说吧。”
再次中枪的朱棣当即表示不服,可是被好大哥朱标给拦住了。
朱标冲着方天和眨了眨眼,恳求他别在自己父皇和四弟中间拱火。
方天和冲着朱标点了点头,接着对朱棣说道:“其实历史上,最像燕王你的不是长子朱高炽,而是你的二儿子朱高熙。也就是以后的大明汉王。”
“是高熙那小子啊!”
朱棣顿时恍然大悟。
虽然老儿朱高熙还小,但是活泼好动,嘴巴也甜。
和忠厚朴实的老大朱高炽相比,好像朱高熙更像自己一点,自己也确实更喜欢他多一点。
“朱高熙?他怎么像老四了?是和他小时候一样调皮捣蛋吗?”
朱高熙今年才两岁,因为北平到金陵路途遥远,气候相差极大,所以朱元璋并没有见过自己这个孙子。
现在听到方天和声称朱高熙十分像朱棣,朱元璋这个当爷爷的也来了兴趣。
“调不调皮我不知道,但是根据史书记载,汉王朱高熙极其擅长弓马刀枪,有万夫不敌之勇。世人皆称汉王乃开平王再世。”
开平王就是开国六公爵中的鄂国公常遇春,明军的无敌大将军!
常遇春自言能将十万兵,横行天下,军中称之为「常十万」。
归附朱元璋以后,常遇春果然就像他说的那样,作为明军的开路急先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和武将第一人的魏国公徐达并称为「大明双壁」!
从小就在军中厮混的朱棣一直非常崇拜开平王常遇春。
现在得知自己的二儿子居然和开平王一样猛,顿时双眼一亮,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
我儿高熙如此勇猛,那必须像自己啊!
太子朱标则有点发懵。
四弟长子能文能武,次子勇猛无双。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再看看自己家儿子……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第30章
“哦?咱那高熙孙儿居然如此了得?堪比伯仁(常遇春的字)之勇?这真是我大明之幸啊!”
“方小子,咱那高熙孙儿有什么战绩?”
“都和咱老朱说说!”
朱元璋一向对常遇春的英年早逝耿耿于怀。
现在听到自己居然有一个孙儿堪比常遇春,不由得老怀大慰,摸着胡子笑眯眯地问道。
一旁的朱棣也顾不上方天和喊自己「老四」,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偷听。
“朱高熙的战绩太多了,我就说几个著名的吧。”
方天和喝了口水,回忆了一下看过的史料说道:
“朱高熙在燕王起兵靖难之后,一直作为燕军的先锋承担这最为艰巨的职务。”
“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朱高熙率领百余精骑于五十万大军中直取对方上将首级,阵斩都督翟能父子。”
“当年腊月,燕军兵败东昌,燕军大将张玉战死,燕王身陷重围。朱高熙率军击溃了朝廷大军,救出了燕王。”
“建文四年,燕王在浦子口被朝廷大军击败,再次身陷重围。这次又是朱高煦率军赶到救出了燕王。”
“类似这样孤身救驾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如果没有朱高熙的话,燕王别说登上帝位了,恐怕早就战死沙场了。”
听了朱高熙的战绩,朱棣又是高兴又是心虚。
高兴的是从方天和的描述来看,自己这个二儿子果然勇不可挡,是当世猛将。
心虚的是怎么又是靖难之役?
这不提靖难之役你不会说话啊?
朱标的表情也十分复杂。
只有朱元璋一脸坦然。
一来反正老四也当不了皇上了,什么靖难之役这些的,咱老朱就当是听故事。
二来朱高熙这孩子果然像伯仁啊!
当初伯仁也是像高熙救老四一样,数次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我大明宗室再添一员猛将,真是可喜可贺啊!
“怪不得方小子说高熙像老四,确实一样勇猛。”
“想必不久之后,我大明又添一塞王。”
朱元璋点了点头,拍着桌子说道。
“儿臣多谢父皇!”
听朱元璋这么说,朱棣顿时喜形于色。
本来以为自己老爹听了这些会不高兴。
没想到父皇不仅没生气,反而许诺让自己的二儿子也可以出任塞王。
虽然高熙以后可能在远离北平的地方就藩,但是一门双亲王,这也是无限的荣耀啊!
几个兄弟,谁比得了自己?
可惜老二、老三和老五不在这里。
要不本王可真想看看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会嫉妒成什么样子!
“陛下,高熙像燕王没错,但是却不是因为他勇猛善战。”
就在朱棣喜滋滋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时候,方天和突然插话说道。
“哦?方小子,高熙是因为什么才被史书上说像老四呢?”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光是听方天和的描述,朱元璋就觉得朱高熙这个孙子简直就是武力强化版的老四。
可为啥方小子要说高熙像老四不是因为勇猛善战呢?
在朱元璋三人的注视下,方天和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之所以说朱高熙最像燕王,那自然是因为他也像燕王一样造了自己侄子的反啊!”
“什么?高熙他也反了?”
朱棣猛地站起身子,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
“四弟,不要慌。先听听方先生怎么说。”
看到朱棣一脸震惊的样子,朱标在一旁安慰道。
老实说,太子也感到十分惊讶。
本来藩王造反这件事就极不寻常,但是四弟和高熙侄儿接连以藩王之身起兵作乱。
还都是造的自己侄子的反!
难道造反这个事儿……
它也遗传吗?
“高熙也造反了?想必没有成功吧?”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
他记得方天和说过,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夺权成功的藩王。
既然如此,那朱高熙肯定没有成功。
就是不知道朱瞻基这个重孙会怎么处置他这个叔叔。
“陛下高见,朱高熙确实没有造反成功。”
“朝廷大军刚一进入他的封地,朱高熙就投降了。”
听到叔侄二人没有兵戎相见,朱元璋和朱棣、朱标三人顿时松了口气。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都是老朱家的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既然没有见血,那事情就好办了。
“方先生,那……那高熙最后的下场怎么样了?是被贬为庶人流放,还是被圈禁在凤阳看守皇陵?”
朱棣小心翼翼地问道。
藩王造反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像自己一样推翻当朝天子自己做皇帝,要么失败之后承担造反作乱的代价。
所以朱棣压根就没想着朱高熙造反失败以后还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接着当他的亲王。
贬为庶人或者看守皇陵,已经是他看在叔侄二人没有真正动手的份上猜的。
“呃……朱高熙的下场没有那么好。他被自己侄子宣德帝用大缸活活烧死,他的儿子也都全部被诛杀。”
方天和将历史上朱高熙的真实下场说了出来。
噗通!
朱棣跌坐在了地上。
板子不打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此时此刻,他才理解了老爹为什么听到自己起兵造反勃然大怒了。
骨肉相残的滋味……
真难受啊!
第31章
“标儿,将你四弟扶起来。”
看着朱棣失魂落魄的样子,洪武大帝在心里叹了口气,让太子将他搀扶起来。
“高熙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他侄子不肯留他一条性命?还死得如此残忍?”
将朱棣扶起之后,朱标也难以置信地问道。
朱高熙再怎么说,也是朱瞻基的亲叔叔。
天潢贵胄,凤子龙孙!
就算赐死,也应该是服毒或者自缢这些体面的死法。
用大缸活活烧死?
这和纣王的炮烙、周兴的请君入瓮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你连自己的几个堂兄弟也全部处死了!
你爹爹造反登基,也没有将建文的子嗣斩尽杀绝。
朱瞻基不是说和他爹朱高炽一样是个仁君吗?
可是面对自己的叔父兄弟,他是怎么就下得去手啊!
“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朱高熙太能作啊!这下场完全是他自作自受啊!”
方天和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给了他一个「挺住」的眼神:“其实朱瞻基刚抓住他叔也没怎么着。就是囚禁在西安门大牢,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
“西安门大牢?”
“就是迁都以后的大宗正院监狱。”
“大宗正院啊!没事了,你继续讲。”
朱元璋点头示意方天和接着说。
大宗正院就是以后的宗人府,是专门负责处理天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有时一些犯了小错的皇亲国戚也会交由大宗正院看押管理。
将朱高熙关押在大宗正院的牢狱,一来符合礼法,二来对于朱高熙这个造反失败的钦犯来说也确实是优待了。
这么看来,咱重孙子也不是那六亲不认的人啊!
那为啥最后会活活烧死他二叔?
“要我说朱瞻基还是个厚道人。朱高熙毕竟是他亲二叔,所以他还时不时去看看朱高熙。也算是探监吧!”
“可是坏就坏在朱高熙的脑回路太过奇葩。有一次朱瞻基去探监的时候,他居然探脚把他侄子皇帝给绊倒了。让朱瞻基当场摔了个大马趴。”
“你说哪个皇帝能受得了这气?”
“朱瞻基这小子当场就爆发了!”
方天和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模仿当时的场景。
“什么?朱高熙这小子绊了自己侄子一跤?”朱棣猛地站了起来,难以置信地问道。
朱元璋和朱标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朱高熙已经是阶下囚了,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伏低做小恳请自己侄子的原谅吗?
你干吗要绊你侄子一跤?
相关Tags: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