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新冠肺炎疫情日间时抑郁症状和相关精神病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1-12-12 18:02: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病伴随着普通人群中精神压力的增加,学者们将这种情况称为平行于疫情出现的有害精神症状。在所研究的症状领域中,抑郁症状的跨大陆升高被认为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领域。到目前为止,疫情期间的文献已经可以识别伴随抑郁症状水平改变的患病率估计和人口统计学风险因素。因此,关于疫情时期与精神症状表现相关的精神病理学机制的知识仍然很少。为了了解与抑郁症状的形成和维持相关的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需要对精神病理机制和抑郁成分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复的测量研究。
方法:本研究包括一项严密的纵向设计,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连续40天每天测量抑郁症状以及相关的机制和背景因素。这种数据收集方法被称为日记研究,属于动态评估技术的范畴,该技术还包括经验抽样法(ESM)和生态瞬间评估(EMA)。在临床实验文献中,这些术语经常互换使用,通常被称为使用便携式设备对参与者实际生活中的密集纵向数据进行采样。测量期(即2021年2月17日至2021年3月28日)的特点是几个特定的周期性,包括(A)三个更长且连续的国家节假日(即第6至12天、第13至19天和第38天以后)和(B)连续且不间断的病毒缓解期。这段不间断的病毒缓解期的特点是有一套稳定的方案,如与感染者接触时进行隔离,感染后进行隔离,关闭学校和大学,限制社交聚会、公共活动和事件,以及限制探视。在研究期间的三个假期期间(即两个冬季和复活节假期),其中几个已实施的协议(如社交聚会、国内旅行和探访限制)略有放宽。这项研究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40天内对普通成年人中的1706人进行了68240次观察,以确定抑郁状态中涉及的有害过程。使用多层次动态网络分析对日常反应进行建模,以调查不同天之间的时间关联,以及每天时间窗内抑郁等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所研究的心理病理机制中,无助感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最大,而情绪调节困难与症状学表现出更密切的交互作用。无助感进一步涉及到其他理论上的精神病理机制的放大,包括沉思,后者在更容易受到抑郁状态的影响,而不是暂时的影响。抑郁的独特症状表现不同,情绪低落和快感缺乏最容易受到影响,而昏昏欲睡和毫无价值与外向活动更有关联。
表1 所有项目均按5分量表(1-5)进行测量。项目1 - 13:1(完全不),2(轻微),3(中等),4(非常),5(极端)。项目14-16:1(0分钟)、2(1 - 15分钟)、3(15-60分钟)、4(1 - 2小时)、5(2小时以上)项目17:1(0分钟)、2(10-15分钟)、3(15-30分钟)、4(30-60英里)、5(1小时以上)
图1 所有调查变量在整个测量期内的非正态时间序列可视化,进一步描绘了40天研究期内特定时期的模式
图2 从多级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导出的时态(顶部)、同时(中间)和主体间(底部)网络显示了节点之间的连接,同时控制了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节点。最强的边缘包括时间网络系数=0.27(SufficInfo→SufficInfo),同期网络系数=0.26(InpSocCon↔相关性),以及被试之间的网络系数=0.45(Anhedonia↔嗜睡)
图3 雷达图,描述时间网络模型中变量的OutStrength(即从节点发出的所有绝对边缘权值之和)和strength centrality(即所有进入节点的绝对边缘权值之和)。通过节点在连续一天内影响其他节点(即OutStrength)或在前一天受网络中其他节点影响的程度(即strength),可以揭示节点的全天直接参与程度。
图4 展示强度中心性(即连接到节点的所有绝对边缘权值之和)的雷达图,量化了同期(左)和主体间(右)网络模型中节点的总体加权连通性
结论:无助是预测不良症状放大的主要机制。昏昏欲睡和毫无价值显示出更大的内在效应,初步迹象表明这些症状可能与将个人推向长期抑郁状态的经历有更强的联系。沉思、无助和情绪调节的心理病理过程只与抑郁的抑郁情绪和无价值成分有交互作用,与嗜睡和快感缺失无关。这一发现对在新冠流行期间和之后抑郁症状学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出处:
Ebrahimi OV, Burger J, Hoffart A,et al.Within- and across-day patterns of interplay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elated psychopathological processes: a dynamic network approac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BMC Med 2021 Nov 3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