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伤口必须要碰水?
时间:2022-02-23 10:08: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时常会碰到一些病友,对伤口到底能不能碰水这个问题非常纠结。尽管我反复地强调——伤口必须碰水。他们还是会很犹豫,生怕碰了水会感染。
这种想法我也非常理解。毕竟,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父母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伤口千万不能碰水啊,碰了水就要感染了!”现在,突然说:伤口可以碰水,难免接受不了。
那么,我今天花点时间,通俗地解释一下——为啥以前都说不可以碰?现在又说必须碰?难道之前几千年的传统都是错的吗?
先说说为啥大家都觉得伤口碰水就会感染?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经验——受了伤以后,因为伤口碰水了,过几天确实红肿了,严重的时候还流脓。
这中间的关键点就是——干性疗法。
所谓干性疗法,指的是那种伤口自然风干的愈合方式,也就是什么都不管的愈合方式。先结痂,然后等待痂皮掉落,里面的伤口就愈合了。
对于浅度伤口来说,可以选择干性愈合。这种愈合方式的关键,是要保持痂皮的干燥,才能防止感染。所以老人们常说:“伤口要透气。”说的就是要靠伤口表面持续流动的空气来带走痂皮的水分,起到风干痂皮的作用。
所以干性愈合不建议伤口碰水,因为一旦痂皮被弄湿,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但是要注意:导致伤口感染的并不是水里的细菌,而是痂皮的湿润环境。
这就好比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很久才会变质,而把这杯水倒在一块饼干上,那么这块半干不湿的饼干很快就会发霉。导致饼干发霉的,并不是水里的细菌,而是水造成的湿润环境。


对于深度伤口来说,就算咬着牙不洗澡,痂皮一直干干的,也会发炎积脓,这个时间点一般是受伤之后的5-7天。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受伤后,熬了3、4天不洗澡,然后人就有臭味了,实在熬不住了,洗了澡,正巧也到了要红肿的时候了。 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洗澡造成的伤口感染,其实不洗澡,也会在这个点感染。 总结一下:选择干性疗法虽然省事儿,但是其实上是选择了赌博。搏什么呢?搏伤口很轻,不会感染。 说一下这个原理:伤口愈合的速度基本上是匀速的,也就是每天愈合一部分。而伤口里的细菌数量是指数级增长的,也就是大约半小时细菌数量翻一倍。 如果选择了干性疗法,痂皮下的细菌是出不来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养蛊”,我们要赌伤口在细菌数量到达感染临界值前愈合完成,如果完不成,那就是赌输了,伤口就会感染。





湿性愈合的愈合过程,不会形成痂皮
有人觉得:自来水是生水,里面的细菌很多,流到伤口里会感染。 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创面上的细菌量比自来水里的要高很多。这句话其实说反了:是伤口把水弄脏了,而不是水弄脏了伤口。 洗伤口和洗碗的原理是相通的。 试想:我们平时吃饭的碗,如果每天用完就是拿酒精纱布擦一下,一个月不洗,能弄干净吗?大部分人还是会倾向于用流动的水洗碗。洗碗的时候,应该也没有人会担心自来水里的细菌粘在碗上然后被吃下去吧。 想要把碗洗干净,和用什么牌子的洗洁精关系不大,和哪些因素相关呢?——冲洗了多久,冲洗了几遍,抹布擦拭得多仔细,这些因素才是重要的。 清洗伤口也是一样的道理。 寄希望于某一种神奇的消毒剂把伤口上的细菌都杀光,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大自然都是靠下雨来洗地球,伤口同样需要用流动水的冲洗,小心擦拭,才是现实可靠的清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