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棕榈大道留学丨被困惑搞垮的大学生:逆风中狂舞,也黑夜里痛哭
时间:2019-11-06 16:58: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写在前面:你的大学又过了半学期。如果你正在大一,“听说大学了就轻松了”是不是已经得到了验证?如果你已经大二,去年的迷茫会不会延续到明年?如果你是个大三学生,大学过半,你学到了什么?如果你大四了,马上面临毕业,工作、留学还是考研,做好准备了吗?时间走得太快,离 2020 年还有最后 56 天,我们来聊一聊大学里困扰你已久的那些难题,找一找破题之道。
1|专业困惑 读什么专业,更容易找工作?
大家回想一下当初是如何选专业的?自己选的,父母选的,还是被调剂的?
今年刚刚上大一的肖童(化名),高考战场上的山东考生。从小到大学习都很好,高考超一本线 50 多分,家里人团团围住,商量报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工人父亲远见卓识,见到厂里面正在更新设备,正往智能化方向走,一定大有前景,建议儿子读计算机。
肖童曾经参加过 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虽然没有拿奖,但是也培养了兴趣,于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填报了喜欢的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最后输给了险胜 2 分的山东老乡,被调剂到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和计算机有关联的交叉学科。在复读和接受调剂之间,肖童选择了后者,但是他从进校门开始,就悄悄进行着转专业的计划。
和肖童有一样经历的同学不计其数,每年都有一大波的同学没能被自己想学的专业录取,被调剂到了自己不是太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如愿被录取的同学在一段学习之后,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找到了更喜欢的专业,他们可以有什么选择呢?
复读一年再考
对比来看这是成本比较大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个别同学是在大学期间没办法转专业,哪怕要再经历一次高考也不愿意在本专业再念下去,虽然这种转专业的方式代价很大,但也属于及时止损的行为。
大学期间转专业
很多学校在大一的下学期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但是只适合特别优秀的学生,因为大多数高校转专业的名额都很少,是否转专业成功主要看绩点,或者结合考试。但是每个学校的转专业政策都不一样,比如中国农业大学转专业就相当自由,如果大一有转专业想法的同学,首先要保证绩点,其次要多渠道了解转专业信息。
跨专业考研
在考研的门槛之前,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都来到了同一起跑线,对转专业的同学来说,专业的可选项再次变得多了起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业规划、就业前景等来进行专业选择。而且,是否成功主要看自己复习的情况,确定了专业,就要尽早复习起来。
转专业申请留学
转专业申请的成功率相比以上三种应该是最高的,甚至很多同学把大学专业学习看作是打基础,再在研究生阶段选择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去学习。在专业所属下,学科分支非常多,建议不管是否转专业,都要清楚了解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而转专业申请,相当看重背景,所以,做一些和所选专业相关的背景提升活动尤为重要,该完成的先修课学习也不要落下。
那么在决定转专业之前,要考虑什么因素呢?
- 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
- 判断是否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专业,建议参考兴趣+长短板+职业规划;
- 转专业申请的政策、转专业的难度、需要做什么准备,多渠道了解信息。
专业的选择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难题会随着学生个人想法的成熟和对未来的规划逐渐成型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大学的阶段是长知识长见识的阶段,还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成长的路径,重点是找到自己感兴趣和适合的领域,做什么选择都为时不晚。
2|职业困惑 “要么老师,要么公务员?”
Leo 是小编采访过的一位导师,在采访的时候我问他:
——“当你决定要出国的时候,家人支持吗?”
——“一开始,我的父亲很反对,因为不按照他的规划走,觉得我折腾;然后我和他们聊我的规划和想法,他们慢慢地接受了,后来很支持我出国。”
——“如果当初没有出国,你现在会在做什么呢?”
——“可能按照父亲原来的计划,安安稳稳当一个公务员吧。”
好像,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家人亲戚都会建议你去当老师、考公务员。
为什么?Leo 的父亲对孩子的职业期待就是安安稳稳,很多家长亦然。从父辈的角度看,他们可能在年轻的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安稳、衣食无忧,但是孩子们大多都不这样想;
对大学生来说,父母已经在做减法了,他们给正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同学们框定了出路,但同学们的困惑,明显不在于是选择做公务员还是老师,而是:
1、专业和就业的矛盾: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好,会不会影响到找工作?转行会来得及吗?
2、自我定位的困惑: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3、能力和兴趣的冲突:想做的应聘不上,拿到的offer又不想去,怎么办?
4、事业和家庭的难以兼顾:应该去自己心仪的工作城市还是回到父母身边?
所以很多没有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边坚定地反叛,一边循环着迷茫。
小编也遇到过大学不迷茫的朋友,有一类是有规划、扎扎实实学习的:我从大一就决定以后要留学,所以努力保住 GPA,参加很多实习和科研……
有一类是没有规划、玩得精彩的:我在大四才想清楚自己是工作、考研还是留学,在这之前,都是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做兼职、去旅行,提高各种技能,让自己的大学没有遗憾……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会要求大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有规划、很有远见,因为规划可能会不断更改;但是我们会希望大家能够认识自己,通过很多很多的实践和经历去认识自己,了解兴趣和能力,不断填充下图“优势区”的内容,这才是迷茫的解药。
(从能力与兴趣维度做职业规划)
可以想象一下,到了大学毕业,大幕拉开那天,你会站在哪里?
3|学历困惑 在学历上怎样才不算输?
有一位学员 W,在工作 5 年后找到棕榈,想要重新捡起学业,到美国去留学。W 大四那年,也参加过考研,遗憾没考上,后来找到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但是没有继续学习一直成了他和家人的遗憾,距离毕业 5 年,读了研的大学同学已经在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还有的同学正在读博,读书 16 年、19 年和 20 多年的朋友还能愉快地聊天吗?W 的答案是,不能。
我们读多少年书,才对得起对自己的期待?
我们要拿到一个多厉害的毕业证书,才能证明自己的“级别”?
“双非”学校即将毕业的小 Y,只经历过一次应聘。求职面试中有一项是小组群面,她开口自我介绍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输了。名校生都在抢的岗位,第一个就把她剔除了,小 Y 决定摆脱原生学历,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好了 gap 一年的准备,也要申请海外 Top 名校。
在求职中、交际中,总有部分同学会感受到可爱的母校带给自己的竞争力太有限了,在研究生遍地、博士不罕见的时代,“大学生”代表的竟然是劣势,W 和 Y 在困惑之后,都选择用行动努力追赶。
有的人会问,这样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诚然,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但是在就业、升职甚至择偶中,一道道门槛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择优”的规则一直都在,我们只有把自己磨砺到最好,才有可能迎接属于自己的机会。
4|你为什么困惑
有人问,上大学,为什么不是越上越明白,而是越上越困惑?疑问的源头是:为什么我们会困惑?
之前,人民日报官微推送了一条“人生怎会‘躺赢’”的评论,专治浑浑噩噩和迷茫困惑。评论明确指出:“在最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选择游戏人生,选择浑浑噩噩,确实不是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也有同学说“大学每天都很忙很累,但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困惑是因为没有目标、定位不准、经历单调。
而想走出困惑,本应该需要这样的经历:
1、制定明确的目标;
2、完成自我定位,在每一次打卡进步中得到成就与价值感;
3、跳出舒适区,与下一步学习/就业目标接轨。
简单来说,就是认清方向,找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