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将成为成为新型养老模式
时间:2019-11-18 22:14: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各种养老模式的探讨中,“医养结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将“养”和“医”无缝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各界都在做种种的努力和尝试。在未富先老状况突出的情况下,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受到高度关注,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很多普通的市民来说,医养结合是个陌生的名词。其实医养结合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该养老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只能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养老模式的一种存在。
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机构数量有限且地区分布不均,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从事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基层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使用医养结合的4种方式有:
1、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可以开办养老服务。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原来的医疗机构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
2、原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国家卫计委印发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门槛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鼓励它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也是国家特别鼓励的。很多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这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发展医养结合厘清几个问题:
1. 医养结合的管理问题。究竟是归民政、卫生、医保三个部门谁管?如果不厘清的话,可能导致“三不管”。
2. 医疗资源是否能跟得上。我国医疗资源本身就很紧张。医养结合后产生的费用由谁来出?如果费用和医保结合,可能会导致医保扩张,给国家造成负担。
3. 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医养结合不能简单复制,一味求快。此外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费用的控制和质量的监管,严格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行为。
如何推动医养结合落地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如何让医养结合真正落地,让老年人群享受幸福晚年?
第一,取消非公立医疗机构区域卫生规划,放开包括诊所、门诊部在内的小型医疗机构的举办权,只要是有合格资质的医生举办医疗机构,取消前置审批,实施备案制和动态监管。
第二,取消对公立社区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包括公共卫生补贴和家庭医生补贴。将这些财政补贴投入到基本医保和长期照护险中,同时将十二项公卫项目分类纳入医保支付和长照险支付,赋予社区居民自主选择权,医保补偿和长照支付随着患者走,患者选择那家医疗或照护机构,医保或长照就支付给那家机构。
第三,鼓励社会力量托管现有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大力推行社区医疗机构公建民营。
第四,解决“医护不分”的问题。医养结合的实现最终要体现为“医护分离”,也就是医院专注于急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是短期住院业务。
在未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会被更多的人所选择,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对各医院而言是一个在未来需要被关注的一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