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不收礼有多难?
时间:2019-10-28 23:53: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山西运城市纪委监委在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进行明察暗访时,发现了运城市临猗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军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典型问题。10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反“四风”不止步丨山西:抓节点 现场查获高档礼品》,披露了运城市纪委监委调查王军上述问题的现场视频。(10月26日,澎湃新闻网)
笔者的题目是过节不收礼有多难,如同问“当官不收礼有多难”一样的有难度。从理论上来说,官员不收礼很容易实现,只要一纸文件就实现,因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听招呼、懂规矩的,一声令下,应该都“交出贿金,立地成佛”,但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很有困难的。
党员领导干部收礼,不是指“礼尚往来”那种收礼,而是特定对象行贿送来的“礼”,这种礼,可不是三五两百元,很可能是高档消费品,名烟、名酒、名表,甚至是名车、高级住宅小区的商品房。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历朝历代的官员都很少有清官,清代官员受贿更是糟糕。清朝时候的一两雪花银大概折算人民币200元左右,十万雪花银大概就是2000万元,三年下来,平均每年约670万元,够种地农民工作100年以上,就因为手中有权力,收一年的贿赂就比普通人强N倍,更不要说,“受贿数额最高的贪官系与邢云同龄的山西省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他16年间受贿10.4亿余元,另有1.3亿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对于极少数来说,这也许是收礼的魅力。
写作文、搭讪需要个“由头”,就是“什么什么的原因”,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收礼受贿、索贿的人得想个由头,比如生老病死、节假日,都是敛财由头和机会。由于请客送礼是民间习俗,于是很多人行贿、受贿在节假日进行,以传统礼尚往来的名义掩盖行贿,让执纪者难以分辨,事实上,行贿者只是送、并不收回,受贿者只是收、并不送。
“无事不登三宝殿”,行贿的人给人送了“大礼”、请人吃了饭,并不是钱多得没处用了,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以小博大”,谋取权力背后的好处,而被围猎的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也掌权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于是,做了顺水人情,或者说故意而为之,通过暗箱操作或假公开招标,让利害关系人收到了国家财政“大礼包”。
一方是送钱、送好处的老板,或者是掌权者的亲戚舅子老表、七姑八姨,他们千方百计追逐权力谋求最大的“好处”,另一方是权力带来的现实利益,它们纠缠在一起,很难再分开,并为下一轮获得好处着准备,甚至权力者与权力者相互结成“山头”“码头”,老板们或亲戚们结成利益联盟,利益相互交织,剪不断理还乱。
文中所报道的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某收受特定服务对象的高档消费品,并被发现座驾副驾驶上有4万元现金尚未放回家,七张购物卡尚未交给老婆,车后备箱里还有诸如大闸蟹、茶叶、保健品、烟、酒等一系列高档礼品,众多的贿赂品让他沉溺着做官弄权的氛围中,也是他顶风作案、不想收手的重要原因。
乱象用重点、沉疴下猛药。有道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不少贪腐人员都是这么想的,甚至还有人想,“法不责众”、心生侥幸。因此对于这种不愿意收手、不能收手、顶风作案的“把手干部”、掌实权的“中层干部”来说,唯有按照“严格”从严治党的要求,逮住一个重处一个,逮住两个重处一双,逮住一窝全部免职降级的原则,将不干净、不忠诚、不老实的人员清理出局,同时,加大权力监督、干部监督、干部财产监控,不断遏止贪腐发生率,制止基本不发生,也就实现“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目标要求。(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