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火爆全球的背后,谁在导演天价“古董局中局”
时间:2019-11-02 07:09: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无耻的“文物海盗”
1986年,故宫著名文物专家冯先铭、耿宝昌二位先生,怀揣着3万美元“巨款”,来到了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二位先生此行的目的,是受故宫委托,参加佳士得在此举行的拍卖会。几天后,冯先铭和耿宝昌只在当地的古董店买了两只康熙时期的外销瓷,就怀着一腔悲愤匆匆回国。
因为,这场拍卖对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都充满了屈辱。因为,此次拍卖的委托人,是国际上著名的“文物海盗”麦克哈彻。
一年前,麦克哈彻偷偷潜入了南海的中沙群岛,他要寻找一艘名叫“泰兴号”的巨轮。1822年,这艘载有2000多人和100多万件瓷器的巨型帆船,从厦门出发后,刚刚行驶至中沙群岛便触礁沉没,18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
在海上飘荡了三天后,麦克哈彻终于如愿以偿。“泰兴号”被他发现时,正静静地卧在海床上,舱内是100多万件康熙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一多半都是官窑。
狡猾的麦克哈彻连夜将这些瓷器转移到了公海上,并在一家英国小报刊登了一篇很短的报道。一年后,当他理直气壮的站出来宣布对这批瓷器的所有权时,我国再想追讨,却发现已经过了一年的公示期……
更加可恶的是,麦克哈彻竟然将船上了100多万件瓷器砸碎大半,只留下了20多万件精品,以便后续拍卖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位“强盗”,还在拍卖开始前向我国发出了参展邀请,并装模作样的给了冯先铭和耿宝昌拍卖会“1号牌”,可以说将羞辱做到了极致。
二、“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拍卖会”
2000年11月26日,德国斯图加特火车站中央广场,德国纳高拍卖公司这里刚刚举行完一场举世瞩目的拍卖会,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1、 持续时间最长的拍卖会:连续9天。
2、 拍品最多的拍卖会:35万件。
3、 成交量最高的拍卖会:35万件拍品全部成交!
4、 因为上面三条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此次拍卖活动被相关机构认证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拍卖会”。
但令人愤慨的是,创下如此惊人成绩的拍卖会,委托人依然是“文物海盗”麦克哈彻!而这35万件拍品,全部为从我国南海盗走的清代沉船“的星号”所运送的景德镇瓷器!
更让人无语的是,拍卖会上70%的买主是中国人,他们花钱买下了从自己国家偷走的赃物,我们自己帮贼销了赃!
三、拍卖帝国的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苏富比拍卖行因财政危机即将破产,一位名叫陶布曼的美国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接手苏富比后,联合佳士得拍卖行转战日本,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炒作之后,将40%的西方油画塞进了“岛国土豪”的手中。虽然此举最终成为压垮日本经济泡沫的最后一棵稻草,但丝毫也不影响苏富比帝国迎来的新的辉煌。
但是,下次危机来的太快了点。20世纪末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让拍卖业一蹶不振,美国又火上浇油的在1999年发起了对苏富比和佳士得联手垄断拍卖价格的司法调查,最终拍卖教父陶布曼被判入狱。全球的拍卖行好像一下失去了领路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就在全世界的古董艺术拍卖业一片哀鸿遍野之时,那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拍卖会”适时地出现了。全球的拍卖行将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了古老的东方,那里,有能够拯救他们于水火的“新的商机”。
四、“黑色”的预展
也许,参加2000年德国纳高拍卖的中国人不会想到,他们共同创造的世界纪录,开启了西方资本掠夺中国财富的又一场盛宴。
一马当先的自然还是纳高拍卖,在2000年之前,他们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拍行。与“文物海盗”麦克哈彻合作了一把之后,德国纳高已经隐然有着与苏富比、佳士得鼎足而三的架势。于是,他们趁势追击,在2004年开年,将斯图加特亚洲艺术品春季专场的预展,做到了北京。
精明的德国人显然做足了功课,他们的预展大厅令人迷惑不解的用了黑色的地毯、黑色的壁纸、黑色的灯罩……直到一大群山西老板走进来,大家才恍然大悟。也不知道这种布置,是德国人特有的“黑色幽默”,还是并不太友好的小小讽刺。
但是,预展的效果很好,有9位山西老板当场拍板参加纳高拍卖的亚洲艺术品专场。
后来听在拍卖现场的朋友说起,当天的中国老板们气势大得吓人,欧美的竞拍者根本不敢举牌,只剩下中国人自己捉对厮杀,一只8万欧元的小碗,生生喊到了67万……
五、在中国的土地上,“拍卖”圆明园
纳高2004春拍大获成功,无可辩驳的证实了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购买力。2004年秋,苏富比、佳士得、纳高三大拍卖行,几乎在同一时间,于上海召开了他们的秋拍预展。
我们来看一下三家的部分参展拍品:
纳高:元青花西番莲高足盆、明成化唐卡、乾隆粉彩烛台、雍正青花釉里红大瓶、乾隆景泰蓝西洋人物瓶……
苏富比:乾隆粉彩花卉纹梅瓶、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康熙“藏珍”御玺、乾隆玉质贝形洗……
佳士得:乾隆粉彩万花纹葫芦瓶、乾隆白玉嵌金红宝石花卉纹碗、乾隆御宝田黄龙钮玺……
之所以将这些参展拍品罗列出来,不是凑字数,而是告诉大家,以上这些,全部都是圆明园流失文物!
就是这样布满了“赃物”的拍卖预展,在2004年的秋天,火爆了上海滩。大街小巷均能看到三个拍卖行的广告,古玩市场同步卖起了参展拍品的高仿货。开展当日,无数社会名流秩序井然的光临了“强盗后代”的展厅,低声私语着看中了那件本来就属于我们的文物……
当年十月,三大拍行的秋拍在香港如期举行,一共斩获了超6亿港币的成交额,均创下了各家的亚洲成交记录。
鲁普雷希特接任锒铛入狱的陶布曼成为了苏富比的新掌门,这位临危受命的年轻人在拍卖会后热情洋溢的说:
“从这次香港拍卖的空前规模,就可以看出我们公司的战略性转移,我们的着眼点就是中国内地市场!”
佳士得CEO说的更为直白: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重要的是要让那里的中国人知道我们来了!”
六、天价元青花的“古董局中局”
在真真切切体会到中国市场的“威力”之后,佳士得在2005年再次运作了一个爆炸性的事件,这就是人尽皆知的“2.3亿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卖。
现在回头来看,整件事疑点甚多:
疑问1:“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是真是假?
其实,自从“2.3亿”的成交价格一出,真真假假的质疑声就从未中断过。首先,佳士得“讲的故事”禁不住推敲,按照他们的说法,此罐是20世纪初驻北京的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老哈恩男爵带回荷兰的。但是经过查证,这只所谓的护卫军根本是子虚乌有!其次,某国内瓷器鉴定专家提出,这只元青花的发色有问题,画片上的人物服饰道具多处穿帮,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疑问2:就算是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让我们查一下历史数据:在“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卖之前,元青花的最高成交价格为2300万人民币,同样出自佳士得的手笔。一下比第二名高了十倍,凭的是什么?对此,多位国内专家均表示难以理解,更有人直言不讳的说:“国内相同题材的元青花人物大罐不止一个,却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宣传精品都在国外,这给了外国人炒作的机会!”
疑问3:买主究竟是谁?
自从举牌人埃斯纳凯奇宣布买主另有其人的那刻起,买家究竟是谁的猜测就从未停止。许多人翻遍了全世界知名的大收藏家,却发现似乎都对不起来。于是一种说法开始喧嚣尘上:整个拍卖事件,其实是佳士得一手自导自演的闹剧!可能吗?国际最顶尖的大拍卖行会做此种下三滥的事吗?美国在1999年的司法调查结果似乎告诉我们,他们还真干得出来。
七、屡创高价的中国文物
让我们把2005年“2.3亿元青花”事件的争议放在一边,先来看看它的后续影响。
我翻阅了数据,在“2.3亿元青花”问世之前,超过百万人民币的元青花一共拍卖出了27件,而之后一年,超过百万的元青花就拍出了21件。
另外,自有数据可查以来,落槌价上千万的元青花一共11件,2005—2006一年成交7件。
再来看2005年后元青花以外的中国文物成交情况:
2005年,乾隆珐琅彩双耳瓶,1.22亿。
2006年,乾隆镂空六方套瓶,4700万。
2007年,明洪武瓷盘,4600万。
可以看出,中国文物自2005年起,短短三年,在国际拍卖市场屡创天价,最后是谁赚的盆满钵满,又是谁掏的腰包?
八、理性收藏,切莫跟风
写到这里,作为一个与古董文物相关的小小从业者,我想我要表达的观点已经非常明确:以两大拍卖巨头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从21世纪初开始,有组织、有预谋的针对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疯狂的财富掠夺。
他们充当“文物海盗”的接盘者,将从我国盗走的珍贵文物反手高价卖给国人;他们充当“赃物”的销赃者,让我们“心甘情愿”的花费巨资,将他们祖先18世纪从中国掠走的珍宝重新买回。他们一连串驾轻就熟的做局手法,一张张充满鼓动性的宣传海报,引得我们一掷千金,甚至在拍卖现场“自相残杀”。如此行为,为通过正常途径索回流失文物造成巨大障碍,而我们却洋洋自得,站上“高岗”仍不自知。
近来,当年的“弄潮儿”们,想要变现的不在少数。他们守着一堆“高价珍宝”困坐愁城,直至今日才明白了当年他扔在国外的钱是多么的夸张,才明白了原来这堆“宝贝”也不能当饭吃,想要变现竟如此艰难。
好在,现在明白还不算晚。也想提醒众多藏友,没事别总盯着那几个春拍秋拍看,和咱没关系,是不是真的你都不知道!理性收藏,切莫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