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套路、消费陷阱……“双十一”先别急着“剁手”
时间:2019-11-08 13:09: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央视网消息:促销规则不明晰、优惠货品收不到、五折后其实比原价还贵……这个“双十一”先别急着“剁手”!
近日,北京市五部门对10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双十一”网络促销行政指导,要求各平台及时发现并制止虚构原价、先涨后降、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行为,指导意见直击近年来网络购物的乱象。“双十一”低价风暴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商家的套路,又隐藏着哪些消费陷阱?
“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十一’”?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促销盛会如期将至,各种网购平台已经陆续开始进行预热。付定金立减、超级分享券、无门槛券、红包省钱卡、1111神券……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被贴上了优惠折扣的标签,但消费者真的能吃透这些消费规则吗?有网友就吐槽道:“没点奥数功底,我都不配过‘双十一’了!”
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考验着消费者的计算能力和细心程度。为了购物,消费者不仅需要完成一道道“烧脑”的数学逻辑题,还需忍受一些“烦人”的营销活动。“全民开喵铺”、“盖楼PK”、“红包翻倍助力”等许多营销活动需要消费者进行分享和互动,要想拿到红包或优惠就不得不将活动分享给他人寻求“助力”,而那些本不打算在“双十一”购物的人却因此不停地被亲戚朋友“骚扰”,请求帮助为其获取优惠。不少人的朋友圈一打开,映入眼帘最多的消息就是“助力红包、砍价优惠”。
“低价风暴”有猫腻,这些坑你掉过吗?
有媒体报道说,四川消费者杨女士在某平台网店关注了一件标价为559元的连衣裙,“双十一”之前网店宣传全场包邮,满500减20元,杨女士立即付款539元将其购买。三天后她发现之前购买的连衣裙现在标价只有335元,价格大幅下降了204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先将原价提高,再宣称降价,这是部分商家惯用的伎俩。“双十一”期间,不光是虚构原价,各式各样的“钓鱼”陷阱也屡见不鲜。
“转发”、“集赞”是我们经常能够在朋友圈里看见的促销手段,“双十一”期间,一些商家会通过转发、集赞、免费试用等方式来诱导消费者下单,但部分商家往往不会提前告知消费者押金或定金退还规则,或者将退还规则故意模糊处理,写在活动页面的角落。消费者下单后,商家便会以“缺货”等各种借口不发或少发货物,而定金又无法退还,因而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2018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指出,先涨后降等虚假促销,网络欺诈、霸王条款及商品“以次充好”等问题仍层出不穷。对此,今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平台企业在集中促销活动期间要及时发现并制止虚构原价、先涨后降、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行为,认真履行明码标价义务。同时,消费者在参与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时,也要关注商家活动规则,及时将活动宣传页面截屏,留存交易证据以及聊天记录等。
这些骗局也随“双十一”而来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将生成大量的网购订单,同时带来数量庞大的促销活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条件,趁机进行诈骗。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也要谨防骗局。
“双十一”期间,优惠短信会蜂拥而至,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不法分子以“预购”等充满诱惑力的优惠条件为诱饵,发送包含木马的链接,窃取用户信息。
“双十一”当晚网速会较慢,当网银交易出现迟缓时,不法分子冒充的“假客服”便会假借“所购商品出现问题”等理由,要求消费者到银行ATM机前操作退款,诱骗网友将钱汇到骗子的账户里。
类似的诈骗方式还有很多,临近“双十一”,各地警方纷纷提醒网民谨防骗局。青海省警方提醒: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应当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网购骗局;当微信、短信收到了陌生链接或者二维码时,不要轻易点击、扫描,也不要轻易在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以及银行验证码;在得知网购退款、包裹丢失后应当第一时间与平台卖家咨询、核实,切不可在第三方网站操作。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学会较真,在摩拳擦掌准备“买买买”的同时别掉入消费陷阱。(文/王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