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发现215座古代墓葬
时间:2019-11-18 17:50: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山西晚报讯(记者 王晋飞)11月17日,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向山西晚报独家披露:朔州市文物工作站在该区窑子头乡后寨村西(恢河西岸)的朔州市殡仪馆馆址进行地下文物勘探时,发现该地域地下埋藏着215座古代墓葬,年代初步确定为战国至辽金时期,时间跨度1500多年。目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在对该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
11月17日,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副局长郝志刚带领山西晚报记者走进了后寨古墓葬群。该墓群占地125亩,北距朔州老城7公里,南距新城遗址(梵王寺)10公里。四周已经被铁丝网围起,有安保人员在四周巡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发现的古墓葬进行清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高振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今年10月,经过前期的论证准备,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考古所进驻场地开始发掘工作,“到今天已经发掘墓葬20座,墓葬年代有战国、西汉、东汉、北魏等。已经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陶器、漆器等陪葬品。”
为什么该地区会有如此密集、时间跨越如此之久的墓葬群?郝志刚认为:“应该与战国时期的新城、两汉时期的楼烦县、北齐时期朔州的迁治有直接的关系。从过去几十年考古工作来看,朔城区西部地区的墓葬主要分布在马邑墓群的仓房坪墓群、照十八庄墓群、厦阁墓群以及西南部的梵王寺等墓群。在该地区发现如此密集的墓葬较为罕见,所以,这一考古工作必将对丰富、完善朔城区的历史文化工作、进一步研究朔城区古代民俗、深入研究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渗透与融合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郝志刚介绍,春秋时,朔城区是北狄、戎聚集地,后为古楼烦国所辖。战国时期,赵国击破楼烦,于公元前447年在今朔城区西南部设置新城,是为朔州地区最早建制之城池,故址即今天的梵王寺遗址。两汉期间,朝廷又在此设立了“楼烦县”,就是因为当时此地尚有楼烦族后人在此生活。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文宣帝高洋将“朔州”治所由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迁至新城,北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北齐又于秦汉马邑城故址重筑州城,并将朔州治所再次由新城迁至此地,更名为“朔州”,设立行军道台。当时朔州州城面积4平方公里,州城每边长2000米。“由此可见,自赵国设置新城开始至辽金时期,时间漫漫。凡此1500多年,虽然政权轮番更迭,各民族轮流登台,但在今天的考古发掘现场至新城遗址间的广袤地区里,政治纷争、军事抗争、生产劳作、繁衍生息活动从没有间断,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民族混杂于此,不离不弃,因而才在距今已2500年的漫长年代留下了如此密集众多的古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