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田”来了!广州从化开启“禾脸”识别
时间:2019-10-28 17:58: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通过5G农田数字采集站,艾米农场可以实时监测稻田的大气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湿度等数据,生成稻田“体检报告”。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蓝天白云下,黄绿色的稻穗随风摇曳,黑鸭成群结队在田间觅食,再有几天,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风云岭森林公园山脚下的艾米农场即将迎来大丰收,而此时田间除了高耸的数字采集站,几乎空无一人。
“生长阶段、光照、温湿度、病虫害等,田间的一切都通过5G数字采集站传送到后台,这块稻田将在11月6日左右全部成熟。”艾米生态人工智能农业首席运营官何淑红说。
艾米农场“数字管家”正通过数字农田智能运营中心查看农场水稻情况。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千万数据累积“禾脸”识别
从化艾米农场于2014年落户从化区,已于今年7月份率先用上了5G通信,每块稻田旁都竖起了一个个约2米高、自带太阳能板的设备。
“这就是已经覆盖了5G信号的农田数字采集站。”艾米农场种植管理员和数据采集员曾宏亮说,农田数字采集站可以实时监测稻田的大气湿度、每日光照、每日蒸发量以及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等数据,并借助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将收集到的所有相关数据传输到终端“智慧大脑”。
终端“智慧大脑”收集数据后,经云计算处理和大数据分析便可生成稻田的“体检报告”。
“我们一般在早中晚三个阶段采集稻田数据,需要下到田间地头里拍摄各种反映水稻长势和病虫害情况的图片。”曾宏亮说,人工采集的水稻生长数据需要与机器采集的大田环境数据一起传回后台总部,用数据“驯化”数字农田系统。
正是通过“机器+人工”的数据捕捉方式,农场可完成水稻生长画像及田间数据的采集工作。“现在人们生活出行都刷脸,凭借海量照片视频的数据,在田间地头里我们也能做到‘禾脸识别’甚至‘草脸识别’。”何淑红说,通过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种植,艾米的数字农田能减少30%的管理成本,而所需的人力成本仅有原来的一半。
稻田里高耸起覆盖了5G信号的农田数字采集站。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以前看天现在看数据
中山大学教授、生物病虫害防治专家杨凯正带着他的研究生在从化艾米农场的稻田里捉虫。据杨凯介绍,他们要捉的虫子名为稻纵卷叶螟,其幼虫取食水稻叶片,会将整段叶片向正面纵卷成苞,形成白色条斑,导致水稻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水稻减产。
“农民一见到这个就要喷洒两到三次农药,因为虫子往往躲在叶苞里,需要高浓度的农药才能杀死,这就造成了农药的滥用。”杨凯指着白色条斑告诉南都记者。
几只害虫便可导致两到三次的高剂量农药喷洒,有没有可能用技术的方法解决这一困境呢?这也正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马千里对数字农田的未来预期。
“数据的建模分析可以计算出某一区域的病虫害到底需要多少剂量的农药或农肥,对每一亩田都实现精细化耕种。”马千里说,“以前农民都是‘看天吃饭’,现在可以变成看屏幕看数据。”
马千里认为5G信息技术的全面介入,让信息传输更快速,为智能农业的实施提供了远超4G传输效率的先进技术支撑。
10月15-16日,由华为公司主办的第十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艾米人工智能农业作为5G智能农业代表面向国际同行进行展示。“过去人们认为农业脏苦穷、低效、劳动力缺乏,而现在通过生态农田的大数据,让年轻人也能爱上种田。”何淑红说。
稻田里安装了太阳能物理除虫灯 。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从一粒米衍生的小镇
在从化区大力推动下,艾米农场正式升级为艾米稻香小镇。今年7月中旬,艾米稻香小镇正式启动,规划面积4500亩,小镇以“生态水稻种植”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为驱动力,将引入粤港澳台优质科技企业资源、高等院校资源等,将建成集“生态水稻种植”、“米食加工体验”、“自然科普教育”、“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技交流”、“山林拓展运动”、“手工文创购物”和“乡村休闲度假”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项目,成为助力从化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点项目。
目前首期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包括人居环境提升、生产配套设施以及乡村振兴展示中心等,预计将于年底前完工。
采写:见习记者 程小妹
编辑: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