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家上市银行三季度成绩单:近七成净利两位数增长12家银行投资收益增幅超100%
时间:2019-11-02 13:20: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刘野
10月划上句点,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也随之落下帷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多家银行盈利数据表现亮眼,在纳入统计的33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近七成银行净利同比两位数增长。从营收的构成来看,利息净收入依旧是各家银行营收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投资收益增幅明显,其中有12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超过100%。
与此同时,多数银行净息差同比有所提升。LPR新机制施行后,银行层面上市场更多关注于LPR可能会给银行息差及盈利带来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LPR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四季度会逐步开始显现,不过,影响息差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贷款投向的信用水平以及银行资金的成本控制。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日均赚得48亿元 多家银行投资收益大幅增长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33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4%,若按日均盈利来计算,则上述银行前三季度平均每天赚得48亿元。从绝对利润来看,国有大行依旧遥遥领先,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归母净利润均超过千亿元,雄踞前四甲,分别为2517亿元、2253亿元、1807亿元、1596亿元,同比增长5.04%、5.25%、5.28%、4.11%。
不过,考虑到国有大行业绩基数较大,在业绩增速上,中小银行则表现得更为出彩。据统计,33家上市银行中有22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占比近七成。其中,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位居前列,增速均超过20%,分别为22.39%、20.25%、20.04%,对应的前三季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亿元、53.06亿元、107.12亿元。
营收方面表现类似,30家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超过10%。其中,今年初登陆A股市场的青岛银行,前三季实现营收71.89亿元,同比增长35.88%,增速最高;张家港行营收同比增长也达到30.15%。除此之外,还有10家中小银行营收增速超过20%。国有大行中,工行、中行、交行前三季分别实现营收6469亿元、4163亿元、1763亿元,增速分别为12.11%、10.69%、11.70%,其余两家国有大行营收增速为个位数。
从营收的构成来看,利息净收入依旧是各家银行营收的主要来源,在营收中占比均超过50%,其中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等数家上市农商行的利息净收入占比超过80%。总体来看,多家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光大银行、青岛银行、民生银行、郑州银行等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超过了营收增速。其中,光大银行、青岛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1.54%、60.40%,远远领先于其他银行。
另外,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增幅明显,其中北京银行、苏州银行、西安银行等12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超过100%。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银行投资收益变动幅度显著增大,是由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造成的核算口径变化。例如,北京银行在季报中注明,投资收益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导致投资收益增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一方面是会计准则的变化带来的,另一方面是来源于权益类市场的良好表现,部分银行在汇兑收益方面也表现良好。
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银行投资收益涨幅明显的原因有多种,比如有些银行投资的标的在资产重组方面有了明显进展,资产质量改善,使得银行投资收益明显增长;在银行有关权益市场的参与方面,去年三季度整体市场环境比较差,对比之下今年情况好一些,市场的表现会传导到银行的业绩表现,影响其投资收益上涨。此外,银行现在也在力图转型,减少对利差的依赖,一些中小银行的投资收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段时间是其增长比较快速的初期阶段,这也会表现为银行投资收益快速上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信贷投放扩张 得零售者得天下
截至今年9月末,33家银行资产总额相较年初均有所增长。在资产结构方面,多家银行的信贷投放均有所扩增。数据显示,前三季度,33家银行合计发放贷款及垫款92.57万亿元。其中,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城商行的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20%。
值得一提的是,“得零售者得天下”如今已然成为行业内共识。从银行季报中也能看出,各家银行零售业务的推进速度在不断加快。
例如,截至2019年9月末,招行贷款及垫款总额4.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8%,其中零售贷款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5.18%。三季报中同时披露了零售业务对招行盈利的贡献,前三季度,该行零售金融业务营收为1069.08亿元,同比增长22.18%,在该行总营收中占比达到55.03%。
平安银行在三季报中披露,该行零售转型深入推进。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零售客户数9366.33万户,接近1亿大关,较上年末增长11.6%。
实际上,还有诸多银行近年来频频在零售业务上加码。东方证券研报指出,零售业务能够较好地抵御经济下行时期的风险。一方面零售业务受到市场化利率冲击较小,能抵御利率波动的影响,助力商业银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零售业务可与资产管理等其他业务协同发展,实现客流的互相导入。
多数银行净息差提升LPR当前影响有限
今年8月,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从银行角度而言,市场更多关注的是LPR新机制对于银行净息差以及盈利的影响。
记者梳理发现,多数银行净息差同比有所提升,而五家国有大行中仅交行净息差同比上升10个基点,其余四家同比则均有所下降。
中银国际证券研报认为,央行降准提供低成本资金以及资产端结构的优化是3季度息差改善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行更受益于存量高成本同业负债的置换,3季度中小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压力不及大行,息差改善也更为明显。
武雯表示,目前来说银行资产端下行压力还是较大的,但是同比来看其实银行的流动性还是相对宽裕的,负债端成本的下行使得银行息差有所改善。LPR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四季度会逐步开始显现,相对来说,银行明年息差下行压力还是较大的。
在王剑辉看来,目前尚且看不出LPR新机制对息差造成直接影响,因为影响息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贷款投向的信用水平和银行资金的成本控制,这是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可能会有些影响,但更多在于技术层面。“息差扩大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周期的相对弱化,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提升,同步显现的是息差有所增大”,王剑辉补充道。
关于银行净息差未来的走势,王剑辉表示,展望未来更多需要考虑货币供应问题,如果银行的流动性能够保证目前的水平,甚至有一定充裕的空间,那么息差水平有望保持稳定。考虑到息差扩大整体上可能导致实体经济负担相对增加,从这一角度而言,在保证供给、信用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息差稳中有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