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民间数字货币很火,但绝大多数的人应该远离
时间:2019-11-04 10:22: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数字货币
最近,数字货币非常火!
从10月25日开始,市场有个炙热的板块,但28日一日游行情后,不少追炒概念的后知后觉者被闷杀。
然而,数字货币并非新概念,自2009年数字货币概念引入市场,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种类已经发展至2300余种。但是短板非常明显,币种混乱、优劣共存、市场缺乏共识,前景不明朗。
2019年,数字货币能让各方如此关注,原因在于“中美”入局。
6月18日,Facebook发布白皮书,宣布将推出加密货币Libra。
10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发表讲话,认为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已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世界经济排名前二的国家,跑步进场才使得数字货币大火。
二、区块链技术
谈到数字货币,就不得不说区块链技术。当然,大林我不会与各位聊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们通过小例子可以理解其概念。
例子一:
大林是XX培训中心老师,平时奖励小红旗用以激励学员们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小红旗可以在学员间交换,也可以交换图书角的优质书籍和好看文具。
没过多久,小红旗机制奔溃了,因为有学员在家自制小红旗。
例子二:
大林吸取了教训,决定不再用实物的小红旗,而是让所有学员买一本小账本记账(登记小红旗数目),其中总账在班长处。
结果,记账式小红旗机制又奔溃了,因为班长同桌好像有数不尽的小红旗。
例子三:
大林没办法了,使出杀手锏,制定全新小红旗机制:
1、不再设立总账
2、每一笔交易都要全部同学记账,无论交易是否涉及到你,且每天下课后还要全班对账。
3、算账速度快的同学奖励两面小红旗。
4、每天统计账目情况,绝大部分同学记录一致才能承认。
例子三就是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的“原型”。
三、去中心和信用中介
大家完全没有必要陷入区块链技术的细枝末节中,其中的关键在于理解去中心的概念。
现在,大部分数字货币运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正是要去掉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人为可控的“信用中介”。简单理解就是去掉例子二的班长总账。
1、通过微信,我们将自己的钱转给朋友,微信是信用中介。
2、通过银行,我们将自己的钱转给朋友,银行是信用中介。
除了微信、支付宝和银行,金融市场中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都是“信用中介”。
大家可以自问一下,为什么自己相信这些金融机构不会骗自己的钱?
很多人会说,它们受监管,要遵守法律。
那我们再多问一句,谁去监管和制定法律呢?
答案不言自明,现代金融体系背后的“信用中介”其实是以国家主权信用为根基,逐级衍生而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类似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会面临监管问题。一段代码或某项技术想取代一个国家的铸币权,你可以想想其中的难度。
当然,有人从纯理论的角度分析,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数字货币取代人为管理的“信用中心”,效率会更高,更可信,且无须人工,可以节约一大笔成本。
然而,纯理论者可能只考虑到了“数据的准确、安全”,没有认识到这些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中介”的核心职能:
1、给信用风险定价
2、在合理的风险/收益比例下,引导资金实现最优配置
而这不完全依据大数据,其中不少还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要顾及人性的阴暗面。
股票市场上,有不少金融公司让数学博士、计算机博士设计量化交易程序,希望战胜市场。结果,大部分都铩羽而归,难成主流。
四、脸书的Libra
大家对去中心和人为可控的“信用中介”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接下来就可以分析现在大火的脸书Libra数字货币。
图片显示的是比特币和Libra的对比。(网络观点)
虽然讲了很多事,但核心差异在于比特币没有一个具体的“有人”组织去管理比特币,它的管理是通过代码和区块链技术实现的,而Libra有一个具体的“有人”组织去管理。
比特币是去中心,Libra数字货币背后是人为可控的“信用中介”。
有人管理和没人管理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区别很大,真的很大。
前文已经提到,现在金融体系的背后的“信用中介”其实是以国家主权信用为根基,所有金融活动必须在其管控下进行。
在我国,金融活动主要受“一行两会”管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为对比,我们看一下Libra的主要特性:
1、Libra由总部设于日内瓦的非营利性组织Libra Association(Libra协会,下称LA)进行统一管理。LA目前由28个成员构成,囊括了在线支付、通讯、共享出行以及风险投资等全球顶尖企业。LA将是Libra货币系统的唯一管理者,拥有绝对权限,对Libra的发行和回收负责全程监控和实时介入。
2、Libra同现行国际主流支付货币相平行的币值稳定性。LA会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波动来控制Libra的价格,从而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变化极小的范围内,以获得货币最基础的信任度。
细读Libra的特性,你会发现管理Libra的非营利性组织Libra Association(Libra协会,下称LA)的职能怎么和大部分国家央行类似啊!
明白了吧!
Libra Association或许想的不是成为各国央行管理下的金融机构,而是成为各国头上的全球央行,且希望它管理下的Libra成为全球性货币。
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Libra协会的28个成员居然是企业,而不是国家。
Libra的梦想实在太大,以至很多国家都对其持怀疑态度!
1、美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对Libra的不支持,美联储主席也在公开场合透露了对Libra的“深层担忧”。
2、Libra项目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也遇到阻滞。近期,来自英国信息委员会办公室(ICO)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数据安全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一起针对Libra的声明,对Libra计划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
3、在亚洲,日本和新加坡央行均对Libra项目持保守态度并要求脸书在安全方面提供更多实质性细节。
五、我们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大林认为,不寻求颠覆目前各国“央行”管控下的金融体制,而选择提升金融效率的做法最容易实现,也最容易成功。
当年,初生的支付宝正是解决了银行不愿意做、且做不了的网络支付难题,获得生存空间。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且背后的系统支持也非常完善,但国家间的支付结算方式依旧落后。
据世界银行汇款费用监控报告显示,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平均国际汇款费率仍然高达6.84%,即便在相对发达的G20国家,该数值仍在7%左右徘徊。
现在,国家间的货币结算,主要依靠美国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和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
SWIFT成立46年以来,已经跟不上时代,国际电汇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到账,大额汇款通常需要纸质单据,难以有效处理大规模交易。SWIFT通常按结算量的万分之一收取费用,凭借垄断平台获得了巨额利润。同时,SWIFT和CHIPS正逐渐沦为美国进行长臂管辖的金融工具,其通过分析两者的数据库可以监控全球的金融渠道。
美国主导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和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存在巨大的问题,所以市场有替代需求。
当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DCEP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DCEP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DCEP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
我国数字货币(DCEP)优势:
对账户依赖降低,有利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利于货币的投放、政策制定和实施。
六、理想状态
还记得前面,大林提到的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中介”的核心职能吗?
1、给信用风险定价
2、在合理的风险/收益比例下,引导资金实现最优配置
无论是现行的货币体系,还是未来的数字货币,他们的核心价值都是让金融更有效率。我国数字货币(DCEP)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近期,国家领导人强调,“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举例四:
假设数字货币真的能提供超高精度的数据,央行就可以不像早前那样给出一个一刀切的基准利率,而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交易等条件,直接划定特定的利率。
1、大林贷款买房,若月初申请,则年化利率是5.1%,月底申请利率则升至5.2%。
2、大林贷款买新车,年化利率是10%,买二手车利率降至6%。
3、大林在老家存钱,一年定期利率3%,到了外地就只有2.5%。
……
现在,绝大部分民间数字货币都藏着“小心思”,而非创造价值,提升效率!未来,它们都要经历大浪淘沙这一过程。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