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时间:2020-01-13 04:22: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俗话说,“ 病从口入”。这是源于人类长期与各种传染病艰苦斗争的健康经验。“病从口入”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食用了被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所污染的食物之后会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比如甲肝、戊肝、急性胃肠炎、菌痢、霍乱以及蛔虫病、绦虫病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对饮食的关注,照理说“病从口入”的几率应该大大减少了。然而,据报道,不仅我国, 全球性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都呈上升趋势,不论国家的经济发达与否。那么现况究竟如何?
2006年5月份在大城市北京的一家中高档酒楼的两间分店推出新菜品--凉拌福寿螺肉,短短3个月时间,共致160多名食客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此病以脑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都说“食在广东”,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的一组数据显示63个流行县(市)的3000万人口中,肝吸虫的感染率高达16.13%,估计感染人数500万,占全国1/2。(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因进食了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淡水虾而受感染。大多数人感染肝吸虫病可能数年没有症状,但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等症状,到那时就医往往已发展为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更发展到肝硬化。)
2008年,美国发生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门氏菌病,疫情肆虐43个州。先后将受污染花生酱、西红柿、番茄酱、墨西哥进口胡椒等打入黑名单。而2009年8月6日美国再次宣布,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牛肉罐头公司正在紧急召回可能染有沙门氏菌的牛肉产品,召回的各批次产品共计约37.5万公斤。(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肠道传染病。沙门氏菌是通过食物传播的一种病菌,肉类和禽蛋是导致人类感染这种病菌的主要源头,谷物、水果和蔬菜也可携带这种病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
生
食
如此现状,一方面与大坏境如污染等有关,而另一方面与我们现代人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譬如“生食”。
现在人们的食谱越来越广,越来越怪。除了生鱼片、龙虾、北极贝、醉蟹、醉螺这些常见生食外,还有食客热衷于生吞蛇胆,生饮蛇血、甲鱼血等。殊不知,“美味”入口,也随之埋下了祸根——食源性寄生虫。而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前卫人士、白领阶层,在明星们的引领下,从欧美“引进”了生食运动。此饮食运动提倡“多吃生食”,认为自举“返璞归真”,“可使白细胞处于正常状态,并能使因熟食损害了的免疫功能得以恢复”;认为生食者“能吸收到较为全面的营养”,能获得“丰富的抗菌杀菌的物质”,因而有利健康。甚至还举出例子,如有人由于长期生食蔬菜而“神奇般地治愈了昔日缠身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关节炎等疾病”。无疑这些理论、这种主张是相当片面的,很多方面不符合科学观念。
不论食者的本意如何,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实例,不难发现在当前的生产条件和卫生条件下,要防止“病从口入”, 重要的一条就是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注意饮水卫生。
具体措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避免“病从口入”的十条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避免“病从口入”的十条建议
① 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食品一旦煮好就应该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个小时的食品很危险。
② 彻底烹调食品。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品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
③ 立即食用做熟的食品。
④ 精心储存食品。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保存。
⑤ 彻底再加热熟食。食品煮好后常常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⑥ 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不要把未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⑦ 反复洗手。
⑧ 精心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擦干净。
⑨ 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⑩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
另外,还要 注意用冰箱储存食物,冷冻室的食品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冷藏室的食品则不要超过3天,即使保鲜性能较高的冰箱,也不宜超过7天。西红柿、巧克力、火腿肉及香蕉、荔枝及某些热带水果则不宜在冰箱储藏。
供稿/刘源
审核 /翁亚丽
或是
感染科1月份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