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增22例确诊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暂停门急诊
时间:2021-09-14 11:21: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又一大三甲停诊!
01 知名大三甲停诊
9月13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订阅号”发布通知称,9月12日,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例行开展的主动筛查中发现,第三方公司后勤服务一人员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因疫情防控需要,医院即日起实行封闭管理,暂停门急诊医疗服务,复诊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看诊。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前身为福建省立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闽东南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
02 全国新冠疫情最新情况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全国新冠疫情最新情况如下:
9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7例(云南17例,上海5例,广东3例,四川1例,陕西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四川);本土病例22例(均在福建,其中莆田市15例、泉州市6例、厦门市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福建)。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赛柏蓝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发现,截至9月13日15时,全国疫情共有1个高风险等级地区,4个中风险等级地区。
03 莆田、厦门多地发布管控措施
9月13日,据微信公众号“思明快报”消息,厦门市思明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第4号通告,决定对中华街道部分管辖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
一、中华街道管辖区域内苏厝街14-1、14-2、16、18、20、26、28、30、32、34、71、73、75、77、91号,外清巷1、2、3、3-1、3-5、4、6、8、10、13、17、19、21号,盐溪街12号-36号(双号)、1号-33号(单号)、52号-58号(双号)、62号-70号(双号)、78号-102号(双号),虞朝巷(全部门牌号),吴厝巷9、10、11、12、13、14、16、17、19、21、23号划为管控区。
二、即日起,封闭区域居民只进不出,非本区域居民谢绝进入。鼓励群众利用快递、外卖等形式购买生活必需物资。疫情防控人员、公共服务人员、快递员、超市员工等因工作需要出入小区的,凭有效证件(证明)出入小区。
三、封闭式管理期间,不串门、不聚集,无特殊情况不外出,特殊情况确需外出请报告仁安社区,取得同意后做好个人防护方可外出。除军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疫苗接种车等特种车辆和保障民生的专用车辆外,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封闭区域。
9月13日,据微信公众号“仙游广播电视台”消息,经仙游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应检尽检、在仙人员必检,不漏一房一企一户一人。
9月12日,据微信公众号“仙游广播电视台”消息,交管部门将对莆田市20个高速出入口、9个国省、县乡道市际出入口进行交通管控,高速路口中12个实行封闭管理(不进不出),8个实行检查通行管理。
9月12日,据微信公众号“莆田新闻”消息,莆田市严格限制人员聚集;暂停棋牌室、影剧院、网吧、台球厅、歌厅、酒吧、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培训机构等有关室内公共场所的运营活动;在莆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离开本市,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入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
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
枫亭镇形成2个疫情集中传播点:最早发现病例的小学和镇内某鞋厂,都是人员密集场所;此次疫情首先在学校发现,低年龄儿童感染较多;
专家们研判,只要确保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
04 中秋、国庆将至,这些防疫措施依旧不能少
9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其中就提到,中秋、国庆假期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公众在出行之前,去目的地时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本身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
赛柏蓝从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以北京为出发地为例,查询发现,到达不同省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同,例如北京到安徽,不同地区要求:
目前来看,各地区通行要求不一,具体可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
据同程旅行、同程旅游发布的《2021中秋小长假旅游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小长假预计国内出游人次将超过8000万。据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消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要注意以下环节:
出行前
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和防疫政策,不能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和应急药品。
出行途中
自觉遵守并主动配合目的地疫情防控措施;避免大规模聚集;合理安排行程并留存票据,做好行程记录;做好健康监测。
出行后
继续做好14天的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
关注出行地的实时疫情变化,若出现风险等级变化,主动向社区及单位报备,并配合做好相关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