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风湿免疫指标最全整理,超详细!

时间:2023-01-16 21:01: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创新,风湿病与免疫学检验的联系日益紧密,免疫实验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熟练判读相关化验指标,做出相应诊疗方案是每位风湿免疫科大夫的必备技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常见风湿病的风湿免疫学检测意义。

本文主要从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检测、补体系统等方面来进行具体的说明。

风湿系列: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临床意义:

增高: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的试验,期间60%~80%可增高。

抗“O”增高只能说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但不一定会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同时检测抗链球菌的菌体抗原并结合临床表现等;

由于人们常与A族链球菌接触,正常人也存在低效价的抗体,通常<133IU/ml,当效价>200IU/ml时,才被认为有诊断价值。有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ASO含量高于200IU/ml。

类风湿因子(RF)

临床意义: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A患者RF阳性率为52%~92%,一般RF阳性者疗效差,并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炎及动脉炎等;RF阴性者病情较轻,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RF阴转或含量降低,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病情缓解的一个指标。

RF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RF阳性率SLE为53%、皮肌炎、硬皮病及恶性贫血均为80%、自身免疫性溶血型贫血为75%、慢活肝为60%、干燥综合症可达90%~100%。慢性感染性疾病RF也可呈阳性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梅毒、黑热病、结节病及某些高球蛋白血症等。

各种不同类别RF的临床意义:

IgG类RF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

IgA类RF见于RA、硬皮病、Felty’s综合症和SLE,是临床活动性的一个标志;

IgM类RF的含量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IgD类RF临床意义目前尚不明了;

IgE类RF见于RA、Felty’s综合征和青年型RA,在关节液和胸水中IgE类RF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清水平。

C反应蛋白(CRP)

临床意义: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急性风湿热活动期CRP会明显升高,甚至可达200mg/L,经治疗好转后,CRP可逐渐下降至正常。这对风湿热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意义。

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临床资料显示,CCP对RA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有学者认为,CCP不仅是RA早期诊断指标,而且是鉴别侵蚀性、非侵蚀性RA的灵敏指标,CCP阳性者通常出现或易发展成较抗体阴性者更严重的关节骨质破坏。但也有数个研究报道显示CCP对RA的敏感度在70%~80%,不及RF,联合检测RF和CCP,将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 CCP可作为早期RA诊断的最佳指标

瓜氨酸化蛋白作为靶抗原参与RA的发病,与其对应的CCP对RA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RF具有更高的特异性。CCP对RA特异性高达96.0%以上。由于抗CCP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RA患者早期诊断的特点,因此对把握临床2年内有效治疗时间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CCP与RA患者病情变化、关节破坏、预后转归有显著相关性

RA患者关节滑膜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均可分泌CCP,与骨关节的破坏程度相关。国内外文献均已报道CCP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影像学的侵蚀性改变密切相关。因此可将CCP用于RA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

★ 联合检测CCP和RF

目前对RA的检测临床没有一个单一的检测项目可以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CCP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应用于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助于提高RF对早期RA患者的诊断。目前CCP和RF联合检测是临床广泛应用RA早期准确诊断、排除非RA引起的关节疾病相鉴别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早期RA患者意义更大。

红细胞沉降率(ESR)

临床意义

辅助检查诊断急性或局限性感染及慢性活动性感染。

生理性血沉增高:12岁以下儿童或60以上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至产后一个月;其增高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病理性血沉增高:

1、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等。临床最常用ESR来观察结核病及风湿热有无活动以及其动态变化。疾病活动期ESR增快,若病变渐趋静止则ESR逐渐正常。

2、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或脏器梗死后造成组织坏死可致ESR加快。故可借助ESR结果鉴别功能型与器质性疾病。如AMI时ESR增快,而心绞痛时ESR正常。

3、恶性肿瘤:良性肿瘤ESR多正常,恶性肿瘤病人经手术治疗,化疗或放疗明显有效时,ESR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可增快。

4、各种原因所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SLE,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

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当Hb<90g/L,ESR可轻度增快。此外,动脉粥样硬化,DM,肾病综合征,粘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ESR亦可增快。

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含量严重缺乏,ESR可减慢。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M、IgG、IgA、IgD、IgE五大类,其中IgM、IgG、IgA的含量较高,与风湿免疫疾患关系密切。

①免疫球蛋白M(IgM):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无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IgM病理性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②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路蛋白的70% - 80% ,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

③免疫球蛋白A(IgA):IgA病理性增高见于SLE、RA、肝硬化、湿疹和肾性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IgM、IgG、IgA的病理性降低通常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等。

抗核抗体检测:

①广义的抗核抗体(ANA)是指针对真核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这种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的特异性。

②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测定:不同抗核抗体对应的临床意义不同,详见下表。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系统。补体成分或调控蛋白的遗传缺陷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性感染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补体系统功能下降及补体成分的减少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①补体C3: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β2球蛋白,在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含量最多,也是一种急性时反应蛋白。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一些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急性组织损伤。

病理性减低:常见于SLE和RA活动期、大多数肾小球肾炎(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炎、狼疮性肾炎、基底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先天性补体缺乏(如遗传性C3缺乏症)等。由于消耗或丢失过多或是由于合成能力降低导致补体减低。

②补体C4:是一种多功能β1球蛋白,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

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关节炎)和损伤。

病理性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SLE、1型糖尿病、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RA、IgA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在SLE 中,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缓解时较其他成分回升迟。

上一篇: NRR:肠道微生物群对神经发生及神经系统...

下一篇: 新冠期间患者用生物制剂为什么推荐TNF-...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