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笔记】胃体细胞起源的卵黄囊瘤

时间:2023-12-11 15:41: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史简介

  • 女,76岁,左上腹痛伴呕血7天,晚饭后左上腹持续疼痛,后呕血,色暗红,量约400ml。体重下降5KG;

  • 既往史:糖尿病;

  • 肿瘤标志物:AFP 160ng/mL;CEA 24.3ng/mL;

  • 2022-11-02 CT:胃窦部软组织肿块,约9.0x5.cm,胃窦MT伴胃周多发淋巴结肿大,腹腔多发种植转移。

内镜

2022-11-01胃镜:胃窦巨大环周降起型肿物,表面粘膜粗糙充血,中央部分区溃疡形成,累及幽门口,幽门口狭窄。

活检

(胃窦)腺癌,分化Ⅰ-Ⅱ级,Lauren分型肠型。

手术

  • 2022-10-03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腹腔转移结节切除术;

  • 术中诊断:胃窦癌,胃窦间质瘤出血伴腹腔种植转移;

  • 术中探查:肝脏未见异常,腹腔及脾窝可见陈旧性积血约200ml;

  • 胃窦大弯侧可及肿块,大小8*6cm,分叶状,质脆,局部破裂渗血;

  • 结肠系膜、小肠系膜及网膜多个种植转移结节,直径0.5-2cm。

巨检所见

  • 远端胃:大弯长11cm,小弯长7cm,上切长7cm,下切直径3.5cm。

  • 距下切1cm,于胃窦大弯侧见一肿物,大小10.5*9.5*6cm,切面大部分区粘冻状质软、伴出血坏死,胃肌壁间肿物灰白色,质地中等,黏膜面见溃疡。

  • 另于小弯侧脂肪内见灰白色粘冻样结节2枚,直径分别为0.7cm、2cm。

形态学总结

  • 有明确的腺癌成分;

  • 大部分区:大小不等的微囊/网状结构;

  • S-D小体;

  • 细胞双相(上皮样+幼稚),细胞重度异型。

可能诊断:

癌肉瘤?

胃肠间质瘤?

滑膜肉瘤?

胃母细胞瘤?

卵黄囊瘤?

免疫组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FISH

图片

GLI1阴性;SYT阴性。

诊断

  • 老年女性,胃原发肿瘤,AFP升高;

  • 小灶的腺癌成分,网状、微囊状结构;上皮样+幼稚细胞,分化差;

  • 弥漫表达CK-pan、SALL4,GPC3、AFP部分+;

  • GLI1、SYT基因重排阴性;

结论:混合性胚肠型腺癌(约占10%)及卵黄囊瘤(约占90%)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EGGCT)

  • 罕见,占生殖细胞肿瘤的1%-5%,年老患者;

  • 部位:前纵隔,腹膜后,骶尾部,松果体区,中线部位;

  • 起源未明;

  • 起源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卵黄囊壁迁徙到生殖腺嵴的生殖细胞;

  • 上皮性肿瘤,体细胞逆向分化,“体细胞起源的卵黄囊瘤”。

体细胞起源的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 YST )

  • 卵黄囊瘤+伴发上皮性肿瘤,女生殖系统;

  • 中老年女姓(平均59岁),好发于卵巢,AFP变化大,可仅轻度升高;

  • 切面囊实性,常见含胶冻样液体的囊性区;

  • 上皮性肿瘤94%为恶性,可以良性、交界性;

  • 子宫内膜样癌最多见(>50%),其次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

  • 侵袭性强,Ⅱ期及以上病例预后较差(17/29~58%死亡,平均随访9个月)。

卵黄囊瘤( Yolk sac tumor, YST)

  • 1940s首次由丹麦病理学家Gunnar Teilum系统报道;

  • 年轻女性(13-22yo),AFP升高,单侧大肿块(70%>15m)囊实性(57%);

  • “内胚窦瘤”:乳头状结构与大鼠胚胎的内胚窦较为相似;

  • Teilum模式:网状、囊状和乳头状的S-D小体;

  • 众多结构中的一种,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卵黄囊瘤。

图片

1/3有S-D小体:中央有血管的乳头状结构,表面衬覆立方、矮柱状或鞋钉样细胞(特征性结构,并非诊断必须)

图片

多种组织学结构,微囊/网状,内胚窦样,实性,管泡状,乳头,肝样,肠型等

图片

典型病例

图片

细胞多形:扁平/立方/低柱状/多边形,核大异型,核深染空泡状

胃卵黄囊瘤( Yolk sac tumor, YST )

  • 更为罕见,仅有15例案例报道;

  • 临床症状:胃区疼痛,腹胀,呕血,厌食,体重下降,不特异;

  • 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5.7岁,男性多见,多位于胃体;

  • 常伴有普通腺癌成分(mixed type);

  • 预后差,发现时已有转移(腹膜后,肝,骨)。

治疗与预后:

  • 经典型YST,BEP方案(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化疗非常敏感;

  • 辅助治疗:BEP,长春新碱,异环磷酰胺;

  • 体细胞源性卵黄囊瘤,对此类化疗反应不佳;

  • 预后比生殖细胞源性的预后差;

  • 预后差,诊断时就有广泛转移,大多数1年内死亡。

鉴别诊断-胃具有双向形态的肿瘤

1、癌肉瘤

2、胃肠间质瘤

3、滑膜肉瘤

4、胃母细胞瘤

  • 罕见,仅有17例报道,多发生于青年人,平均24岁;

  • 间叶成分,梭形细胞形态单一,Ckpan-,Vim、CD10、CD56+;

  • 上皮细胞,Ckpan+,CD10、CD56局灶+;

  • 分子:MALAT1-GLI1,PTCH1::GLI2,EWSR1-CTBP1;

  • ICD-1,低度恶性,少数淋巴结转移,肝、腹膜后转移( 3/17 )。

图片

梭形细胞,细长,胞浆淡,嗜伊红,异型性轻;

上皮细胞,形成裂隙状腺样结构,胞浆少、透亮,核圆;

核分裂象少见。

基因检测:(全外显子检测)

体细胞变异检测结果:

图片

体细胞起源的卵黄囊瘤小结

  • 非常罕见,老年;

  • AFP水平不同程度增高;

  • 卵黄囊瘤+恶性上皮性肿瘤,分化差;

  • 侵袭性强,化疗反应不佳;

  • 预后比经典YST差。

上一篇: WHO图文精简笔记 || 皮肤鲍温病

下一篇: JAHA: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纤维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