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的中国桥接研究结果

时间:2025-04-01 12:09: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匹妥布替尼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占中国所有淋巴瘤病例的2.6%至6.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但在亚洲包括中国发病率较低。共价BTK抑制剂(cBTKi)显著改变了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但常因耐药或不耐受而发生治疗失败。

匹妥布替尼(Pirtobru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非共价(可逆)BTK抑制剂(BTKi),在全球 I/II 期 BRUIN 研究中,匹妥布替尼在共价 BTKi 经治的MCL和CLL/SLL中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抗肿瘤反应。中国开展了一项BRUIN 研究的桥接研究,评估了匹妥布替尼治疗cBTKi经治的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近日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jpg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该研究为2期、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共19家中心参研,纳入≥18岁、组织学确诊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

患者分组:基于肿瘤组织学和既往治疗史分为三个队列。

队列1:MCL,至少一个可评估病灶,过表达cyclin D1和/或t (11;14),既往接受过化疗免疫治疗和BTKi治疗后进展。

队列2:CLL/SLL,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后进展。

队列3:不符合队列1和2的其他类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治疗方案:患者每日口服200mg 匹妥布替尼,28天为一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

评估方法:通过Lugano 2014标准和CLL 2018标准评估肿瘤反应,持续监测安全性。

研究结果

患者:共入组87例患者,队列1、队列2和队列3分别有35例、11例和31例。

2.jpg

疗效:

MCL患者:35例既往接受过cBTKi治疗的MCL患者中(其中28例为经中央病理复查证实为非母细胞型MCL),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2.9%,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别为11.4%和51.4%,多数亚组的ORR一致;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未达到,12个月DOR率为59.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8个月,12个月PFS率为44.1%;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5个月,12个月OS率为61.9%。

3.jpg

4.jpg

其中28例非母细胞型MCL与整个MCL队列的疗效相似:ORR为71.4%,12个月DOR率为60.8%,中位PFS为9.4个月,12个月PFS率为46.7%,中位OS为15.5个月,12个月OS率为60.7%。

CLL/SLL患者:11例既往接受过cBTKi治疗的CLL/SLL患者中,ORR为63.6%,中位DOR为18.3个月,12个月DOR率为83.3%,中位PFS和OS分别为18.3和24.3个月。

安全性: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4.2个月,中位相对剂量强度为98.6%。分别有7例 (8.0%) 和41例 (47.1%) 患者因不良事件(AE)导致剂量降低和给药中断。5例 (5.7%) 患者因 AE 中止治疗,其中3例 (3.4%) 与研究治疗相关。

87例患者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贫血(32.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1.0%)和白细胞计数减少(24.1%)。≥3级出血发生率为2.3%,无房颤/房扑。≥3级感染(排除COVID-19)率为14.9%。

5.jpg

总结

匹妥布替尼在既往接受过cBTKi治疗的中国MCL患者中显示出临床意义的疗效,优于历史数据;且在复发难治CLL/SLL患者中也显示出初步抗肿瘤活性。匹妥布替尼在中国患者中总体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该研究填补了中国患者对匹妥布替尼反应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的空白,结果与全球BRUIN研究一致,支持匹妥布替尼作为中国cBTKi经治MCL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多项全球3期研究正在评估匹妥布替尼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不同患者群体提供更稳健的数据。

参考文献

Liu Y, et al.Pirtobru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B-cell malignancies: A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2, multicenter trial.Int J Cancer . 2025 Feb 28. doi: 10.1002/ijc.35339

上一篇: JMIR Cancer:我国学者揭示辅助...

下一篇: 热议!患者去体检,半年后去世,家属竟要求...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