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的解剖

时间:2023-05-29 20:38: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概述

额骨犹如半顶浅而不规则的帽子,构成额部;它由3部分组成,内有两个腔,称为额窦。

鳞部

鳞部构成额骨的大部分。外面约在眶上缘中点上方3cm处有额结节。此结节有较大差异,年轻者特别明显,成年女性较男性明显。其下为一浅沟,沟的下方为弧形的眉弓,弓内侧隆起。两侧眉弓之间为平坦的眉间。男性眉弓较为明显,其突出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额窦大小,但偶尔也可见小额窦者突出明显。眉弓下面为弯曲的眶口上缘,其外侧2/3锐利、内侧1/3钝圆,二者交界处为眶上切迹或孔,其中有眶上血管和神经穿行。在眶上切迹内侧,约50%的颅骨出现额切迹或孔。

二者的形态具有性别差异。眶上缘外侧端的突起为坚固的颧突,与颧骨相接。由此,有一弧线行向后上,并分为两条上颞线和下颞线,延续到颞骨鳞部。颞线下方和后方的区域称颞面,形成颞窝的前部。顶缘(后缘)厚,呈深齿状,呈内上、外下的倾面。下方为三角形的粗糙面,与蝶骨大翼连接。额鳞内面凹陷,中线上部为纵行的浅沟(上矢状窦沟的一部分),容纳上矢状窦的前部,沟的两侧缘向下合成额嵴。额嵴止于一小切迹,后者与筛骨构成盲孔。大脑镰前部附着于沟缘和额嵴。内面可见脑回压迹和细小的脑膜血管沟。在上矢状窦沟附近,通常有几个颗粒小凹,容纳蛛网膜粒。

部鼻

额骨鼻部为眶上缘之间的部分。下端通过一锯齿状切迹与下方的鼻骨和上颌骨额突以及外侧的泪骨相连。在鼻骨和上颌骨额突的后方,鼻切迹后部中央的骨结构突向前下方,起支持鼻根的作用。此骨性结构终止于锐利的鼻棘。鼻棘两侧小的微凹骨面,构成鼻腔顶的一部分。鼻棘作为鼻中隔的一小部分。前面与鼻骨嵴相连,后面与筛骨垂直板相连。

眶部

额骨眶部大部分是由厚的两层骨密度板以及其间的骨小梁形成。与之相反,眶板(几乎完全是薄的骨密质。后部通常半透明,老年可部分吸收。眶板是两片薄的弯曲三角形骨板,构成眶顶的大部分,其间由一宽的筛切迹分开。眶板的眶面平滑凹陷。前外侧有一浅的泪腺窝)。眶上缘内侧端的后下方,在眶上切迹和额泪缝之间中部有一滑车凹(或棘),供纤维软骨滑车附着,上斜肌肌腱穿过此滑车。其凸的大脑面有额回压迹和不明显的脑膜血管沟。四边形的筛切迹对应筛骨筛板。切迹两侧缘的下部与筛骨迷路连接,其表面有一些构成筛小房压迹。

越过边缘的两条横沟与筛骨连接形成筛前管和筛后管;它们开口于眶内侧壁,其中有筛前神经、筛后神经和血管通过。眶板的后缘薄而呈锯齿状,与蝶骨小翼相连;其外侧部通常位于颅中窝蝶骨大翼、蝶骨小翼之间。

额窦

额窦为两个不规则的腔隙,在额骨骨板之间向后外侧扩展至不同的距离。额窦通常被一个偏离正中面的薄板分隔,因此,窦很少对称,且大小悬殊,男性较大。额窦的开口位于筛切迹的前部,鼻棘外侧。额窦经额鼻管与同侧鼻腔的中鼻道相通。

额窦在出生时尚未发育,几乎不能辨别。约在18个月第一乳磨牙萌出时,窦开始发育,在6岁时恒磨牙萌出时再次发育。初期额窦发育缓慢,但在6岁时可用X线检测到。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的吸收可导致其进一步的增大,青春期后达到正常大小。额窦发育的程度与眉弓的突出程度相关。而后者被认为是咀嚼应力的反映。

骨化

额骨的骨化始于胚胎第8周,在两侧额结节附近的纤维性间质内出现2个初级骨化中心。骨化向上延伸形成额骨的大部分,向后形成眶部,向下形成鼻部。约10岁鼻棘出现时,形成两个次级骨化中心。出生时额骨为两半,约1岁时中缝消失。但是,额缝也可终生保留,各人种额缝均有很小的出现率。

上一篇: 病例分享丨脊柱侧弯产妇行剖宫产术一例

下一篇: 【操作技术】三腔两囊管置管技术及注意事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