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MLF利率下调提振市场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时间:2019-11-11 10:57: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刘志 北京报道 11月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再次聚焦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相关问题,释放积极信号。
据了解,此次是金融委召开的第九次会议。会议提出,要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此次会议表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会议同时强调,当前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注意推广一些中小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改进中小银行的商业模式。
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曾明确,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9月27日,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目前我国商业资本补充工具较少。一般而言,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内源性(自身盈利);二是外源性,包括IPO、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一般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可以使用的一级资本工具有限。
“降息”提振市场
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高度重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金融体制建设再迎顶层指导。
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对此,央行表示,将紧密结合人民银行实际,不断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另外,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的治理能力,通过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促进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业内专家看来,我国央行已经具备了现代央行的大多数功能并在不断完善,建立更完善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机制有助于完善现代央行制度。
长期以来,央行结合国内外形势,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使用,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本次“降息”并无意外,系央行8月17日宣布LPR挂钩MLF利率以来,货币当局首次采取“新基准利率”的“降息”行动,政策意义突出,显示了宏观部门实施逆周期调节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稳定产出水平以及就业形势的决心。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不难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的定调,预调微调、相机抉择。
央行此时“降息”的政策目的,首要的任务是维护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稳定。此次共有4035亿元MLF到期,央行通过MLF“降息”续作的模式对冲到期的MLF,实现了流动性平稳过渡。从前两次调降LPR利率所采取的点差压缩方式看,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并未变动,而资产端的LPR利率不对称下行,将使银行的利差稳定承受更大压力,进而压缩银行利润空间。若银行妥协利润的概率不大的话,实体经济信贷成本则存在上升可能,这并不符合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的初心。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降息”,可能会对11月的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带来一定提振。基于LPR利率每个月的20日发布,从此时到本月LPR利率公布的这段时间,笔者预计市场将形成强烈的LPR利率调降预期。从理性决策角度出发,银行为稳定收益,可能对此期间的信贷投放加大力度,从而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提振。
展望四季度及2020年经济形势,业内人士预计PPI同比负增长将在今年四季度探底,但转正仍要观察到2020年年中之后,工业企业利润的收缩趋势也将会在未来3个季度内延续。宏观政策仍会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基调下着力营造较为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以稳定经济产出与充分就业,LPR利率下调与年底时点的降准行动均应在预期之内。
查看原文:http://www.cubn.com.cn/portal/article/index/id/4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