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国团队临床试验论文登顶肿瘤学“神刊”CA(IF:503),或改写鼻咽癌治疗格局

时间:2025-02-22 12:09: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医学科研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闪耀时刻,照亮人类对抗疾病的前行之路。2025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团队,凭借一项改写鼻咽癌治疗规则的研究成果,成功登上肿瘤学顶尖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高达503.1) ,这不仅是团队的荣耀,更是中国医学科研界的高光时刻,因为这是该刊创刊以来发表的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文!

被“偏爱”的癌种——鼻咽癌

鼻咽癌,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偏爱“找上”黄种人,尤其是生活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人群。据统计,全球70%以上的新发病例集中在这一区域,而中国的新发病例更是占到了全球的47%,可以说,鼻咽癌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特色癌种”。

目前,诱导化疗(IC)后序贯同步放化疗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IC能显著缩小肿瘤体积,但传统放疗靶区却一直基于化疗前的肿瘤体积。如此一来,内耳、腮腺和颞叶等周围功能结构,在放疗时不得不承受高剂量照射,听力障碍、口干、颞叶损伤等副作用接踵而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写格局的创新研究

2025年2月20日,上述科研团队发表的题为“Reduced - volume radiotherapy versus conventional - volume radiotherapy after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open - label,noninferiority,multicenter,randomized phase 3 trial”的临床研究论文,为鼻咽癌治疗带来了新曙光。

图片

图:参考文献

在这项开放、非劣效性、多中心、随机3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挑选了445名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并将他们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化疗后和化疗前肿瘤范围两组,深入分析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非劣效性,以及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等关键指标。

历经中位40.4个月的随访后,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化疗后肿瘤范围缩小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5%,化疗前肿瘤范围组为91.2%,两组差异仅0.3%!这意味着,针对化疗后缩小的肿瘤范围进行放疗,在无复发生存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传统体积放疗。

图片

对照组(化疗前肿瘤范围放疗)

图片

试验组(化疗后治疗范围放疗)

更惊喜的是,在毒副反应上,化疗后肿瘤范围缩小组优势明显。急性黏膜炎发生率从34.1%降至19.8%,晚期中耳炎发生率从20.9%降至9.5% ,晚期口干症发生率从9.5%降至3.6%。在生活质量评估中,这一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态、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口干和唾液黏稠等方面,都表现得更为出色。

图片

无复发生存率

总体而言,这一方案展现出了惊人的优势:

3 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达到 91.5%,与传统方案持平;

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降低 40%;

晚期中耳炎发生率降低 50%;

永久性口干发生率降低 60%。

新方案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治疗毒性,让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体力及情绪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图片

化疗后范围放疗和传统放疗毒副反应对比

科研征程上的里程碑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数据上的突破。作为《CA》创刊以来发表的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文,它开创了期刊先河,也为全球鼻咽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关键依据。以往,国际指南推荐的放疗方案主要基于化疗前肿瘤范围,而此次中国团队的成果,无疑为更新指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支持。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成果背后,是国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多个科研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深耕鼻咽癌领域,不仅在临床治疗上经验丰富,还在科研探索中不断创新。主导修订国际分期标准、多项成果入选医学科技进展、牵头制定国际诊疗指南……一项项成绩,见证着他们在鼻咽癌研究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如今,这篇登顶“神刊”的研究成果,是他们送给全球鼻咽癌患者的一份厚礼。未来,随着这一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相信会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在对抗病魔的路上重燃希望,拥抱更高质量的生活。

马骏教授指出:“从‘保生存’到‘优生存’的转变,标志着我国鼻咽癌诊疗进入精准治疗新时代。新方案不仅减轻患者痛苦,更将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https://doi.org/10.3322/caac.21881)

上一篇: 周军教授:肝癌治疗迈入新时代,A+T靶免...

下一篇: 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及卵黄囊瘤总结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