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三效”,降糖、降脂还护肝!JAMA子刊:新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潜在选择

时间:2025-03-06 12:14: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型糖尿病常合并慢性代谢异常,如高血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等,造成患者病情加重、预后更差。尽管已有多种降糖药获批,但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整体控制率仍有待提升。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仅有49.4%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7%。在控糖的同时改善代谢风险因素可能是2型糖尿病管理更为合理的策略。

熊去氧胆小檗碱(HTD1801)是一种靶向肠-肝系统的口服抗炎及代谢调节剂,作为熊去氧胆酸和小檗碱形成的离子盐,是一种具有独特双机制的新分子实体,通过激活AMPK及抑制NLRP3发挥其生物学活性。这两种关键机制与改善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和肝脏炎症相关。

近日,JAMA Network Open发表一项研究显示,相比于安慰剂,熊去氧胆小檗碱可降低HbA1C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0.5 h血糖水平,并有利于降脂,具有潜在肝脏益处。该研究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Network Open

这是一项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中国14家医疗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最终113例接受随机分组、110例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要求:1)已接受至少8周的标准饮食和运动干预;2)空腹血糖水平<13.9 mmol/L、HbA1c水平在7.0%~11.0%。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了4周的安慰剂导入期,期间接受改变生活方式、自我监测血糖和用药指导。研究人员以1: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配接受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每日两次)、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每日两次)或安慰剂。

研究结果显示,熊去氧胆小檗碱组治疗第8周即可观察到HbA1C水平有所改善,且持续至第12周。治疗12周后,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和安慰剂组的HbA1C水平分别较基线降低0.7%、1.0%和0.3%。相比于安慰剂组,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HbA1C水平多降低了0.4%(P=0.04)和0.7%(P<0.001)。

图片

▲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方块)、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三角形)和安慰剂组(圆圈)治疗期间相较于基线时HbA1C水平变化情况(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和用药剂量的增加,三组HbA1C水平达到<7%和<6.5%的患者比例也随之增加(尽管不同指南推荐存在差异,但HbA1c水平<7%通常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值,而HbA1C水平<6.5%是更严格的控制目标)。相比于治疗第8周,治疗第12周时,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中HbA1C水平达到<6.5%的患者比例高达2倍之多。治疗第12周时,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HbA1C水平达到<7%(55.9% vs. 15.2%)和<6.5%(29.4% vs. 6.1%)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安慰剂组。

图片

▲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和安慰剂组(颜色由浅至深)治疗8周和12周时,HbA1C水平达到<7%和<6.5%的患者比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此外,研究还观察到熊去氧胆小檗碱组以下指标均优于安慰剂组(均为治疗12周较基线变化水平):

  • 空腹血糖:相较于安慰剂组(0.01 mmol/L),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0.77 mmol/L,P=0.04)和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1.02 mmol/L,P=0.003)空腹血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熊去氧胆小檗碱组从治疗第4周空腹血糖即有所下降,并持续至治疗第12周;

  • 餐后0.5 h血糖水平:相较于安慰剂组(0.07 mmol/L),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0.74 mmol/L,P=0.01)和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0.92 mmol/L,P<0.001)餐后0.5 h血糖水平降幅更大;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安慰剂组这两指标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升高,而熊去氧胆小檗碱组治疗第4周至第12周时,这两指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降低;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治疗第4周时,熊去氧胆小檗碱组这三项指标均表现为降低趋势,提示其具有潜在肝脏益处。

安全性方面,5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1000 mg熊去氧胆小檗碱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46.0%、71.1%和39.5%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多为轻度。整体上,熊去氧胆小檗碱的安全性可控,患者耐受性好。

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同期评述指出,熊去氧胆小檗碱的降糖作用与其他类别降糖药表现一致,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DP-4抑制剂),未来应在更多样化的人群中开展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临床试验,并探索熊去氧胆小檗碱与现有疗法联用或疗效对比

参考资料

[1] Ji L, Ma J, Ma Y, et al. Berberine Ursodeoxycho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5;8(3):e2462185.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62185

[2] Mathioudakis N. A Berberine Derivative for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JAMA Netw Open. 2025;8(3):e2462195.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62195

上一篇: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3:40...

下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小...


 本站广告